各縣(區、管委會)工信部門:
根據《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組織推薦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通知》(閩工信函中小〔2023〕321號)精神,現就組織推薦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按照自愿申報原則,由所在地縣(區、管委會)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為申報主體,填寫《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申報表》(附件1),提交申報表中要求的佐證材料。各縣(區、管委會)工信部門于7月18日前將加蓋公章的推薦文件,包括《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薦匯總表》(附件2)《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申報表》各一式4份(正本2份、副本3份)及電子版光盤2份,報送至市工信局,市工信局將組織實地核查.在符合《暫行辦法》認定標準的基礎上,推薦至省工信廳。
二、如發現虛假申報或隱瞞違法違規行為的,一經查實,立即取消其申報資格。
三、省工信廳負責受理申報材料并進行審核,組織實地抽查,在符合《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工信部企業〔2022〕119號)標準的基礎上,按照每個具體細分領域1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原則,擇優遴選推薦至工業和信息化部。
聯系人:黃夏陽 0594-2610312
集群名稱: (XX(省、市)XX(縣、區)XX產業)) |
||||
縣級行政區劃中小企業主管部門 | ||||
聯系人 | 聯系方式 | |||
集群運營管理機構 | ||||
聯系人 | 聯系方式 | |||
集群占地面積(平方公里) | ||||
主導產業所屬產業類型 |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
|||
集群主導產業是否屬于國家規定的禁止、限制和淘汰類產業 | □是 □否 |
|||
近三年是否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 | □是 □否 |
|||
是否存在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他重大問題的行為 | □是 □否 |
|||
屬于高耗能行業的集群,能效水平是否達到行業基準值 | □是 □否 □非高耗能行業,不適用 |
|||
屬于高用水行業的集群,水效水平是否達到行業基準值 | □是 □否 □非高用水行業,不適用 |
|||
是否已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是 □否 |
年度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
集群總產值(億元) | ||||
集群內中小企業產值占集群總產值比例(%) | ||||
集群主導產業產值占集群總產值比例(%) | ||||
集群主導產業產值增速(%) | ||||
近三年主導產業產值年均增速(%) | ||||
集群企業數量 | ||||
其中:集群中小企業數量 | ||||
主導產業相關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 | ||||
主導產業相關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 | ||||
主導產業相關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 | ||||
主導產業相關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 ||||
主導產業相關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數量 | ||||
近三年集群外商直接投資額累計增長率(%) | ||||
近三年集群主導產品出口貿易額累計增長率(%) | ||||
集群產業鏈強鏈補鏈情況(200字以內) | ||||
集群已開展的產業鏈強鏈補鏈工作 | □繪制產業鏈圖譜,開展產業鏈培育 □形成產業鏈技術難點清單或創新項目庫,建立“揭榜掛帥”、“賽馬”或眾創眾包等激勵機制 □聯合集群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產業鏈聯合攻關 □引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業鏈關鍵環節產學研協同創新 □建有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一體化協同協作機制 □與產業鏈“鏈主”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配套關系 □與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立穩定合作配套關系 □開展供應鏈風險評估工作,建立供應鏈風險防范機制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
集群內產業鏈資源協同協作情況(200字以內) | |
|||
集群已開展的產業鏈資源協同協作工作 | □開展通用生產設備共享 □開展物流、倉儲、設計等服務資源共享 □開展人力資源共享 □開展同類設備和產品的集中采銷 □建立共享車間、共享工廠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
集群質量品牌建設情況 (200字以內) |
|
|||
集群已開展的質量品牌建設工作 | □開展了先進質量管理模式推廣 □開展了質量診斷服務 □建立了品牌運營、品牌管理標準宣貫等機制 □獲得了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產品批準認證或證明商標通過注冊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年度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
集群中小企業近三年研發投入強度(%) | |||||||||||
集群中小企業近三年研發經費增速(%) | |||||||||||
集群中小企業近三年主持(起草單位排名前三位)或參與制修訂標準數量情況(需提供清單) | 類別 | 主持數量 | 參與數量 | 類別 | 主持數量 | 參與數量 | 類別 | 主持數量 | 參與數量 | ||
國際 | 國際 | 國際 | |||||||||
國家 | 國家 | 國家 | |||||||||
行業 | 行業 | 行業 | |||||||||
團體 | 團體 | 團體 | |||||||||
創新平臺建設情況 (需提供清單及佐證材料) |
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或國家級創新平臺名稱及數量 | 數量: 個 名稱: |
|||||||||
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或省級創新平臺名稱及數量 | 數量: 個 名稱: |
||||||||||
其他平臺名稱及數量 | 數量: 個 名稱: |
||||||||||
集群內中小企業從業人員數量 | |||||||||||
集群內中小企業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比例(%) | |||||||||||
集群中小企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 | |||||||||||
集群中小企業近三年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速(%) | |||||||||||
集群中小企業從業人員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 | |||||||||||
集群內中小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包括發明專利、國防專利、 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 | 個 (需提供清單及佐證材料) |
企業上云比例(%) | |||
集群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 | |||
工業軟件應用率穩步提升 | □是 □否 | ||
工業軟件采購金額(萬元)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數字化服務總體情況 (200字以內) |
|
||
集群已開展的數字化服務工作 | □引入了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開展了數字化共性解決方案開發和診斷等服務 □開展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推廣工作 □開展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或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等推廣工作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
數字化新模式新業態推廣情況 | 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以及其它新模式新業態試點示范建設或應用情況(200字以內) |
||
集群已開展的數字化新模式新業態推廣工作: □建有國家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以及其它國家新模式新業態試點示范項目 □建有省級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以及其它國家新模式新業態試點示范項目 □開展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應用推廣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建立了集群碳排放監測機制 | □是 □否(如涉及,需提供佐證材料) | |
近三年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噸二氧化碳/萬元) | 2020年 | |
2021年 | ||
2022年 | ||
(注: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提供計算公式) | ||
近三年單位工業產值能耗降低率(%) | ||
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 | ||
是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 □是 □否 □非工業集群,不適用 | |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 ||
是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 □是 □否 □非工業集群,不適用 | |
集群綠色低碳相關工作情況 (200字以內) |
|
|
集群已開展的綠色低碳相關工作 |
□開展了節能診斷,建立節能管控系統、余熱余壓回收設施等 □開展了碳排放和碳足跡監測與核算等 □建立了水資源梯級循環利用、工業廢棄物分類分級利用設施等 □開展了清潔生產評價等工作 □開展了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推廣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
集群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水平 | 綠色工廠數量 綠色工業園區數量 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數量 綠色設計產品數量 (注:需提供清單及佐證材料) |
集群國際合作交流總體情況 (200字以內) |
|
集群已開展的國際合作交流活動 |
□建立或參與主導產業國際合作機制 □與境外產業園區形成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 □引進了國際領先技術、先進管理經驗或高端人才團隊等 □參加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展會類活動 □承辦主導產業國際研討會或技術交流會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集群或集群內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數量 | 個 (需提供清單及相關佐證材料) |
集群發展環境情況 (200字以內) |
|
集群已開展的發展環境治理工作 | □建立了專業化發展促進機構、開展共商共建共享 □建立中小企業政策宣貫與對接機制 □建立了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機制 □建立了公共服務效果考核機制 □建立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隱患排查機制 □運用了數字化手段提升治理能力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集群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 | 集群已建設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建設或引入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建設或引入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建立了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集群提供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情況 | 集群已提供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 □信息服務 □創業輔導 □創新支持 □人員培訓 □市場營銷 □投融資服務 □管理咨詢 (注:勾選需提供佐證材料) |
(3000字以內) 一、集群基本情況簡介 包括總體情況、主導產業、產業集群相關政策制定與實施情況、優質市場主體培育、品牌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等方面近三年來發展情況、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等。 二、發展成效 包括提升集群主導產業優勢、激發集群創新活力、推進集群數字化升級、加快集群綠色低碳轉型、深化集群開放合作、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等方面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 三、存在的問題 四、未來三年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1.三年總體目標 (集群須圍繞主導產業、創新、數字化、綠色化、開放合作、治理和服務等方面設定清晰、可考核的發展目標,鼓勵集群根據自身特色增加考核指標,不局限于以上方面)
(備注:基準值須符合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標準,2025年目標值須符合以下要求: a. 產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0% b. 優質中小企業數量逐年增加 c. 研發經費年均增速不低于10% d. 有效發明專利數年均增長不低于15% e. 工業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5%左右 f.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達到18%左右 g. 集群單位工業產值能耗下降達到13.5%左右) 2.階段性目標 (1)2023年度 (2)2024年度 (3)2025年度 (三)重點任務 (四)保障措施 |
真實性聲明 |
本單位承諾此次申報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申請材料(包括附件資料)真實、合法。如有不實之處,本單位愿意負相應責任,并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 縣級行政區劃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簽字): 縣級行政區劃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公章): 年 月 日 |
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推薦意見 |
推薦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序號 | 集群名稱 | 集群運營管理機構 | 所在省、市、縣(區) | 主導產業 | 集群成立時間 | 集群簡介(150字以內) |
莆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13日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