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虞山高新區(籌),各有關單位:
為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融合發展,打造更高品質“江南福地”,按照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部署,根據《常熟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修訂)》的有關規定,現啟動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計劃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本批次項目指南設置農業、社會發展、軟科學研究等3個專項計劃。為做好本年度科技計劃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方式
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采取自主申報、歸口管理部門初審推薦方式。各申報單位按照項目指南(詳見附件)自主申報,并提交申報材料。歸口管理部門需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查、篩選、推薦,并在有關材料上簽字蓋章后報市科技局相關科室(中心)受理審核。
二、申報流程
1.項目申報。申報單位登錄“常熟市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云平臺”(網址:http://kejiju.cszhcs.cn/),在線填報項目信息表、項目申報書并上傳相關附件,待審核通過后統一用A4紙打印,按“封面、申報單位承諾書、歸口管理部門推薦表、項目信息表、計劃項目申報書、附件”順序,一式2份裝訂成冊。
2.申報時間。本批次科技計劃項目網上申報時間為2024年8月15日至9月4日;紙質材料報送截止時間為2024年9月6日,逾期不予受理。
3.材料報送。地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項目管理部(常熟市海虞南路85號南樓202室),聯系人:賀湘甜52777737;常熟市科技創新創業云平臺技術咨詢QQ群:548343547;申報系統技術支持:王磊 15961810571。
市科技局相關業務科室聯系方式:
(1)農業項目:成果科葉 青 52776926;
(2)社會發展、軟科學研究項目:
資配科李 寒 52795645;
附件:1.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計劃(農業)項目指南
2.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計劃(社會發展)項目指南
3.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指南
常熟市科學技術局
2024年8月13日
附件1
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計劃
(農業)項目指南
一、申報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為常熟市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事業單位;項目負責人原則上為第一申報單位在職人員,并確保在職期間能夠完成項目。同一項目負責人限報一個項目。
2.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不能申報新的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有常熟科技信用檔案不良記錄的;截至2024年6月,承擔市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項以上應結未結的;沒有完成科技統計的。
3.申報單位須為項目建設與運行的主體,有明確的應用實施地,每家企業限報1項。同一單位以及關聯單位不得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發項目同時申報不同的競爭擇優類科技計劃。
4.本計劃不支持純應用基礎類研究項目。
二、支持方向
1.推進省級農業高新區創建。加快推進農高區創建,重點支持區域內設施農業、智慧生產、生物功能技術、農產品保鮮儲藏等技術引進和研發,提升農高區產業創新水平以提高創建競爭力。
2.提高現代種業發展能力。突出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和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加強動植物優異性狀基因挖掘、育種材料創制利用和突破性新品種選育,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3.推進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認真落實《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工作任務,加快推廣綠色、環保、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相融合,推進綠色農業及高效豐產種養技術應用,聚焦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科技對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和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支撐水平。
三、指南內容
1.省級農業高新區創建專題
圍繞省農高區創建要求,重點支持區域內設施農業、智慧生產、生物功能技術及農產品保鮮儲藏等技術引進和研發,以提升農高區農業生產與管理裝備的數字化水平。
N1001設施農業中生物技術突破性應用研究
2.現代種業發展專題
重點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突出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以優質、高效、多抗、有機等為育種目標,加強現代生物育種技術攻關和農業重大新品種選育,培育以地方特色品種開發為主的種業企業,保障種業自主可控。
N2001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及開發科技示范
N2002地方特色品種培優及新品種選育
3.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專題
圍繞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減排、廢棄物協同處理、農業綠色高效豐產技術方向,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N3001智慧農業關鍵技術及裝備
N3002綠色安全農業關鍵技術
N3003特色高效豐產種養技術
四、組織方式與資金支持方式
組織方式按《常熟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操作。鼓勵主報單位聯合科教單位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聯合申報,其中省農高區專項資助經費不超過50萬元,其他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15萬元。鼓勵承擔單位加大自籌經費投入力度,對承擔單位為企業的,市財政資助金額不超過項目總預算的40%。
五、其他要求
1.省級農業高新區創建專題申報對象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及示范區建設主體或主建單位委托的建設單位;項目采取定向支持方式,符合條件的單位跟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進行對接,由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負責推薦申報。其他項目申報對象為本市農業企業或農業推廣站所。
2.項目開始時間為2024年7月1日,結束時間為2026年6月30日,育種類項目可延長到2027年6月30日。
附件2
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計劃
(社會發展)項目指南
一、支持重點
本計劃分為重點示范項目、面上項目和民生社會領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項目三類。
1.重點示范項目
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社會發展問題,在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和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關鍵技術集成應用與綜合示范,讓科技創新惠及百姓生活,為常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2.面上項目
針對我市社會發展領域(民生科技、醫療衛生)的關鍵技術問題,組織開展聯合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有運用價值的目標產品。主要支持對我市社會發展具有支撐和引領作用,關系民生、受益人群多、技術集成度高、具有在全市進行應用推廣價值的項目。
3.民生社會領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項目
聚焦我市在生態環境、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等熱點社會發展領域,重點布局科研創新平臺,打造全市社會民生領域平臺載體建設新路徑。
二、申報要求
本計劃由歸口管理部門審查推薦,申報單位須為項目建設與運行的主體,有明確的應用實施地,應為常熟市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事業類高校原則上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參與項目。以企業作為申報主體的,每家企業限額申報1項。
1.重點示范項目原則上支持我市政府部門或所屬企事業單位、鄉鎮(板塊)、村委會等主體在我市社會發展領域開展應用示范的項目。
2.面上項目鼓勵項目承擔單位聯合科教單位通過產學研合作聯合申報,產學研合作項目應提供相關合作協議。其中,醫療衛生專題申報單位須是在我市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單位。
3.民生社會領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申報單位須為我市政府部門或所屬企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具備獨立法人資格。
三、資助額度
重點示范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20萬元;面上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10萬元;民生社會領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10萬元。企業承擔的項目市財政資助金額不超過項目新增投入的40%。
四、指南方向
(一)重點示范項目
S1001城市交通管理關鍵技術應用示范
S1002視頻圖像及數字孿生技術智能應用示范
S1003安全生產關鍵技術應用示范
S1004區域環境保護技術創新及應用示范
S1005基于大數據的社會綜合治理應用示范
(二)面上項目
1.民生科技專題
S2001新污染物治理監測及防治關鍵技術應用
S2002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應用
S2003低碳、降耗、節能關鍵技術應用
S2004災害監測預警、防御及應急救助技術應用示范
S2005食品、藥品安全檢測關鍵技術應用示范
S2006生物多樣性培育、利用與保護關鍵技術
S2007職業危害防范與治理關鍵技術應用
S2008基于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民生科技應用
S2009基于大數據的文化傳承關鍵技術應用示范
S2010歷史建筑修繕關鍵技術應用示范
S2011其他民生科技領域創新技術研究
2.醫療衛生專題
以疾病防治需求為導向,攻克一批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關鍵技術,助力打造更高品質“健康常熟”。
S2012醫學創新應用技術研究
S2013公共衛生應用技術研究
S2014醫工結合協同創新研究
本專題不限定項目研究方向,根據“醫學學科申報代碼表”(附件)中的專科類別自行確定研究方向,不在代碼表中的醫學領域相關課題不予申報。
醫工結合協同創新研究項目支持取得臨床試驗機構資質的常熟醫療機構與常熟生物醫藥企業開展研發合作,聯合開展新藥或醫療器械領域的臨床應用研究與攻關等科研活動,促進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臨床研究需求與醫療機構臨床資源供給的有效匹配。
本專題經費管理試行包干制,項目承擔單位編報項目經費預算總額,不再編制項目支出預算科目。
(三)民生社會領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項目
S3001民生社會領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
申報條件:
(1)科研平臺建設思路清晰、主攻方向明確。
(2)擁有與平臺主攻方向相匹配的原值50萬元以上的研發儀器設備,以及相匹配的專門用于平臺建設和科學研究的經費。
(3)平臺所依托的學科或團隊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專職研發人員不少于5人,鼓勵通過設置科研助理等形式提升研發能力。
(4)擁有或授權使用本技術領域內相關的研發成果不少于5項,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學術成果、工作方法推廣等,不含外觀專利。
(5)醫療衛生領域建設的科研創新平臺主要研究方向所屬醫學學科原則上應為蘇州市級以上重點學科。
實施方式:采取“成熟一家建設一家”的方式,由符合條件的項目承擔單位提出建設方案,歸口管理部門審核推薦申報。項目名稱應為“常熟市xx(學科或重點技術研究領域)重點實驗室/科研創新平臺”,項目立項后,納入科研平臺載體序列進行管理,定期進行績效評估,并擇優推薦申報上級科研平臺載體項目。
五、其他要求
1.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為第一承擔單位在職人員,并確保在職期間能夠完成項目。其中,醫療衛生專題申報單位中青年科技人員(1984年1月1日出生以后)申報的項目在該類項目中的比例不得少于50%。
2.項目名稱和研究內容應符合常熟市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定位要求,項目名稱為“研究內容+關鍵技術攻關或應用研究/應用示范/應用基礎研究”。同一單位以及關聯單位不得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發項目同時申報不同的競爭擇優類科技計劃。
3.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項目負責人不能申報當年度市級社會發展項目:列入常熟科技信用檔案不良記錄的;截至2024年6月底,承擔市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應結未結的;未按要求完成科技統計的;已獲得財政支持相同或相似項目的。
4.項目實施周期一般為2年(2024年7月1日—2026年6月30日),其中,醫療衛生專題和民生社會領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項目實施周期一般為3年(2024年7月1日—2027年6月30日),期滿按相關規定進行驗收。
5.涉及人體研究、實驗動物、人工智能的項目,應嚴格遵守科技倫理、實驗動物、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等有關規定的要求。
醫學學科申報代碼表(一級代碼)
序號 |
一級代碼專科名稱 |
序號 |
一級代碼專科名稱 |
1 |
呼吸系統 |
16 |
康復醫學 |
2 |
循環系統 |
17 |
影像與生物醫學 |
3 |
消化系統 |
18 |
醫學病原微生物與感染 |
4 |
生殖系統/新生兒 |
19 |
檢驗醫學 |
5 |
泌尿系統 |
20 |
放射醫學 |
6 |
運動系統 |
21 |
地方病學/職業病學 |
7 |
內分泌系統/代謝和營養支持 |
22 |
老年醫學 |
8 |
血液系統 |
23 |
預防醫學 |
9 |
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 |
24 |
中醫學 |
10 |
醫學免疫學 |
25 |
中藥學 |
11 |
眼科學 |
26 |
中西醫結合 |
12 |
耳鼻咽喉頭頸科學 |
27 |
藥物學 |
13 |
口腔顱頜面科學 |
28 |
藥理學 |
14 |
急重癥醫學/創傷/燒傷/整形 |
29 |
護理學 |
15 |
腫瘤學 |
30 |
基礎醫學 |
附件3
2024年度常熟市科技計劃
(軟科學研究)項目指南
一、組織方式
1.項目分為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兩類。面上項目由申報單位根據指南自主選擇申報,市資助經費原則上不超過3萬元;重點項目圍繞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和年度重點科技創新工作組織申報,市資助經費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
2.項目實行后補助支持方式,重點支持具有創新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可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的軟科學研究項目。申報單位根據項目指南研究方向要求,先申報軟科學研究項目,待審核通過后開展研究,并于9月底提交正式研究報告。市科技局將于10月組織專家對研究報告進行集中評審,擇優立項支持并給予經費資助。
二、支持方向
(一)重點項目
R1001推動常熟市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研究
R1002常熟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路徑研究
R1003新型工業化背景下產業集群發展路徑研究(細分到具體產業領域)
R1004推動常熟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
R1005高校全面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常熟新實踐路徑研究
(二)面上項目
1、開放創新與區域創新
R2001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常熟企業對滬科技合作路徑研究
R2002縣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路徑研究
R2003常熟加快三大“創新核”建設提升創新要素集聚度路徑研究
R2004常熟強化科技招商體系建設的路徑研究
R2005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路徑研究
2、產業創新與企業創新
R3001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機制研究
R3002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路徑與政策研究
R3003新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研究
R3004傳統產業領域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路徑研究
R3005創新聯合體協同創新模式研究
3、創新生態與載體建設
R4001常熟市科技服務能力提升與賦能的途徑研究
R4002常熟促進初創企業發展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
R4003常熟新型研發機構賦能地方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R4004常熟推進“名城名校”戰略、深化校地合作協同創新路徑研究
4、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
R5001常熟生態環境治理現狀及對策研究
R5002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研究
R5003常熟文化創意產業賦能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R5004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R5005常熟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路徑研究
R5006基于大數據的公共資源融合改革對策研究
R5007科學家精神的社會價值與弘揚路徑研究
R5008新時代科普生態體系建設研究
R5009縣域醫共體體系建設及推廣路徑研究
三、申報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為常熟市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聯合開展調查、分析和研究。
2.申報單位可直接申報指南所列選題,也可在指南選題范圍內自行擬題。
3.申報項目負責人應具有相應的研究基礎及相關課題研究的工作積累。
4.同一項目負責人限報一個軟科學項目;已承擔往年國家、省級、蘇州、常熟市級立項的項目,不得以相同內容重復申報當年度市級軟科學項目。
5.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項目負責人不能申報當年度市級軟科學項目:列入常熟科技信用檔案不良記錄的;截至2024年6月底,承擔市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應結未結的。
四、其他事項
1.項目研究報告應立足常熟,涉及主要研究問題、現狀分析、調研案例、實證研究及對策建議等內容,實證及調研的文字篇幅應占總篇幅的50%以上。對策建議部分應具有科學依據,有較高的可操作性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引用或提供的數據應以近兩年數據為主,并保證真實性和權威性。研究報告字數控制在1萬至1.5萬字之間,并包含調研記錄及800字左右的內容摘要。
2.項目研究報告在提交前請完成文稿查重檢測,以使用“維普碩士論文檢測系統”檢測為準,全文重復率在20%以下,避免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
3.項目承擔單位對外出版、發表和宣傳軟科學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報告、論文和專著等),應標注“常熟市軟科學研究資助項目”字樣。
4.軟科學研究項目經費管理試行包干制,只編報項目經費預算總額,無需編制項目支出預算科目。項目負責人在承諾遵守科研倫理道德和作風學風誠信要求、經費全部用于與本項目研究工作相關支出的基礎上,自主決定項目經費使用。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