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關部門:
為推動西城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現代產業發展體系,吸引優質企業落地,扶持現有企業發展壯大,全方位支撐全區產業提質增效,西城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區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已經第13次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西城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2年6月29日
北京市西城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6月29日印發
北京市西城區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為深化落實《北京市西城區“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緊抓“五子”協同聯動契機,持續優化現代產業發展體系,營造業態融合性深、要素集聚度高、創新驅動力強的產業服務環境,全力支持符合西城區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駐區發展,結合西城區實際,制定本措施。
第一條 重點支持方向。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區戰略定位,優化完善高質量產業發展結構,構建功能化、融合化、多元化產業體系。重點圍繞“4+N”產業國際化提升部署,提升金融業競爭優勢,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點,著力打造科技、文化、專業服務、國際消費、生活性服務業等特色服務業集群,重點培育和支持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且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總部企業、科技型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中小企業發展。
第二條 加強增量培育。用好用足落地政策“組合拳”,充分發揮政策疊加吸引力。
(一)開辦費補助。針對新引進本區的符合核心區功能定位、具有重大行業影響力的重點企業,自企業設立登記之日起三年內,根據企業已累計實收資本和年度區域綜合貢獻情況,經認定,給予一次性最高5000萬元(含)的開業設立補助。
(二)購租房補助。針對新引進企業在本區購買辦公用房的,經認定,給予每平方米1500元購房補助;在本區租用辦公用房的,經認定,給予最高實繳年度租金50%的資金補助,補助期限不超過三年。
(三)涵養增資補助。駐區企業新涵養重點企業的,經認定,按照駐區企業對新涵養企業的投資金額或新涵養企業已累計實收資本的10%(含),給予駐區企業補助,補助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含)。駐區金融機構實收資本增加的,經認定,根據駐區金融機構綜合貢獻情況給予一次性最高2000萬元(含)補助。
(四)投資促進獎勵。優化投資促進環境,搭建投資促進平臺,舉辦高質量投資促進活動,定期發布資源清單,吸引優質企業在西城區落地。建立專業化、市場化投資促進機制,給予在投資促進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機構資金獎勵。
第三條 注重存量提升。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提升市場主體活力。
(一)提供發展貢獻獎勵。每年安排不低于上一年度區級財政收入1%的資金,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提供綜合服務獎勵,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二)加強企業上市支持。形成儲備、培育、上市、發展全過程支持模式,為通過各級平臺上市及擬上市企業對接金融資源,給予符合條件的上市企業資金獎勵。
(三)持續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隊培育和高質量發展。針對區域內金融科技、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文化旅游、專業服務、生活性服務等領域的中小企業給予專項政策保障,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為中小企業基金投資、上市掛牌、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提供資金支持。落實好支持中小微企業特殊時期恢復發展、紓困等政策,切實為中小微企業減負,推動落實保市場主體措施。充分利用服務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平臺,深化政企聯動,有效推動政策觸達,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生態。積極爭取市級支持,培育推動駐區中小企業提質增效、發展壯大。
第四條 完善要素支撐。深化資金、人才、空間等產業要素集約配置,不斷完善供給體系。
(一)強化產業基金引導作用。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支持引導作用,采取直接投資模式或母子基金模式,扶持區域內重點項目、重大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以及符合西城區產業發展方向并處于創業期、成長期的企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提質發展。
(二)營造人才發展生態。針對金融、金融科技、數字經濟、專業服務等產業領域,給予符合條件人才資金獎勵、授予“榮譽稱號”;每年設立專項資金,資助骨干個人項目、拔尖團隊項目和人才工作集體項目;為優秀人才在醫療服務、公共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優化提升空間資源。針對樓宇改造、樓宇特色發展、樓宇集約發展、樓宇綠色發展、樓宇資源整合給予資金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低效樓宇空間改造和公共設施升級,按照不高于實際投資額30%且每平方米補助金額不超過1500元,給予運營主體改造資金支持,補助金額最高600萬元。給予符合條件的低效樓宇高質量發展資金獎勵,獎勵金額為自投入運營起,每年核定的樓宇區域綜合貢獻增量的50%,連續獎勵三年。
第五條 強化科技創新。夯實科技創新發展環境,鞏固提升科技創新生態效能。
(一)完善全鏈條支持。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全要素、全過程、全周期的支持力度,圍繞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應用示范、載體孵化、專利版權、投融資、人才服務、上市等方面給予企業資金支持,對科技孵化機構及新入駐有重大影響力的創新企業給予最高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
(二)支持科技創新項目實施。設立財政科技專項資金,通過前補助、后補助等方式,對企事業單位科技創新、技術研發及應用、知識產權規范管理、區域可持續發展示范、地區發展前瞻性研究、科技成果應用與示范等項目進行支持。
第六條 激發發展新動能。構建多產業融合發展格局,打造新興業態優勢品牌,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一)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據開放,為符合數字經濟發展導向的重點企業和機構提供全鏈條、全過程服務,對標準制定、場景應用、開放創新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鼓勵網絡安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安全穩定、民生服務、政務服務、經濟發展、城市治理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推動智慧應用場景建設。
(二)積極推動國際消費。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引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的旗艦店、體驗店、概念店、全球首店、亞洲首店、中國首店、北京首店入駐,豐富新零售領域國際高端供給,在商圈改造、首店引進、促消費活動、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促進老字號品牌傳承創新,推動民族品牌走向國際。
(三)提升文化產業活力。加速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設立專項資金,突出支持文化產業“新增量、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新消費”,以推動數字文化業態發展、鼓勵文化創新融合發展為特色,重點圍繞文化金融創新發展、數字文化新業態引入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做優做強做大、文化載體空間提質增效、文化產業與事業貫通發展、文化新品牌新場景新消費培育提升、優質文藝演出創作等方面提供支持。
第七條 提升開放能級。吸引集聚全球高端資源要素,建設產業開放創新發展新高地。
(一)加強國際資源引入。大力引進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區定位和西城產業發展方向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標志性外資金融機構、外資現代服務業企業,在外企新設及增資、服務貿易發展、企業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二)深化對外開放。對標全球一流的經貿規則,圍繞“產業+園區”開放布局,構建“一街+一園+多產業支撐”的開放體系,探索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推動更高水平產業擴大開放。
第八條 聚焦重點對接。緊扣北京市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不斷完善區、街道兩級“服務包”工作機制,形成“總管家”、“行業管家”、“服務管家”重點企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重點企業聯系走訪,定期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發展動態,上門聽取意見建議。按照“一企一策”原則,量身制定企業“服務包”,提供全流程閉環式服務。針對“服務包”內容開展定期評估、滾動更新,確保服務跟進速度與企業發展速度相匹配,強化支持要素保障,完善配套支持。
第九條 優化服務環境。鑄強企業服務鏈條,精準提升服務水平。
(一)著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優化辦理流程,縮短辦理時限,為新設企業注冊登記提供一站式政務服務,推進“證照分離”、“一業一證”、“證照聯辦”改革。提供數字化服務,實現“全程網辦”,構建政務服務“一次申報、一次受理、一次兌現”閉環流程。
(二)提供專業服務配套。注重專業服務業態培育,吸引國際國內高端專業服務機構駐區發展,在品牌建設、企業發展、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支持,完善企業發展生態鏈。
(三)充分發揮政策集群優勢。持續完善產業政策體系,注重企業發展全過程配套支持,建立跟蹤反饋機制,結合企業發展需求,持續開展缺口政策研究。
(四)完善企業發展軟環境。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打造首都功能核心區優質城市發展環境。進一步提升高質量教學水平,加大重點企業教育資源配套支撐。進一步加快推進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醫療保障綠色通道,提供高標準醫療配套服務。
第十條 完善管理機制。暢通政策兌現路徑,各項支持措施依照各行業主管部門已發布生效的具體政策文件實施兌現,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具體兌現方案,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對跨部門、跨行業重大問題統籌研究,涉及“一事一議”事項,報區政府審議后實施。定期開展政策執行績效評估,確保政策資金使用科學高效,推動區域產業融合發展。
本措施自2022年6月29日開始實施,由西城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解釋,有效期五年。
原文鏈接: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