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背景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是國際科技競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制高點。廣東省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綜合實力和發展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廣州、深圳中國軟件名城雙核引領、珠三角地區梯隊協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軟件著作權登記量、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多年排名全國第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快速發展和融合創新,涌現出一批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和國家級試點示范應用,產業加快向網絡化、平臺化、服務化、智能化、生態化演進。2022年,我省軟件業務收入17413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軟件產品收入3451億元、信息技術服務收入11545.7億元、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2218.2億元、信息安全收入197.8億元。我省19家企業入選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名單,18家企業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名單。
二、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領域范圍
《廣東省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的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包括滿足信息技術需求的服務產品與服務過程,具體涉及軟件產品、信息技術服務、嵌入式系統軟件、信息安全等領域。
三、《行動計劃》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主要包括五大內容:總體情況、工作目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一)總體情況。分析我省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和面臨挑戰、具備優勢和發展機遇。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我省軟件業務收入達到2萬億元,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培育2家軟件業務收入達千億級企業,百億級企業超過10家,過億級企業占比30%以上,基本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發展高地。
(三)重點任務。提出發展產業集群的六項重點任務。一是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加強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新興平臺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研發攻關。二是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強化廣州、深圳兩個中國軟件名城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云浮等地市發展特色軟件產業。三是培育特色產業園區。支持打造一批發展定位清晰、產業基礎良好、創新體系完善的軟件產業園區,構建“名園+特色園”培育體系,推進產業園區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四是發展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圍繞重點行業領域培育新型業態。五是創新發展關鍵軟件。重點支持研發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計算等工具軟件,聚焦特定行業領域,推動工業軟件企業和工業企業持續融合創新,重點打造優秀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六是繁榮壯大產業生態。發展壯大自主產業生態,支持企業基于自主技術路線進行應用開發和移植,構建開源開放的技術產品創新和應用生態。
(四)重點工程。提出支撐目標實現的八項重點工程。一是基礎軟件建設工程。加快研發自主基礎軟件和集成適配輔助軟件,推動重點企業投資和落戶,推進通用軟硬件適配測試中心建設。二是工業軟件突破工程。實施省核心軟件攻關工程,集中力量聯合攻關突破一批重大技術瓶頸,以試點應用為牽引,加快培育一批優秀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商,推動工業企業進一步降本提質增效。三是新興技術培育工程。引入“揭榜掛帥”機制,聚焦新興技術,突破一批標志性產品、平臺和服務。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等重要契機,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產業培育和應用發展。四是名城名園提質工程。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軟件名城,推動地市加快打造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重點園區爭創中國軟件名園。加強云浮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園建設。五是龍頭企業引育工程。培育一批軟件行業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加強優質企業引進,將大型軟件、互聯網等領域企業打造成生態主導型軟件企業。鼓勵和推動大型企業“軟硬剝離”,支持軟件企業在境外設點。六是產業生態構筑工程。重點支持企業建設基于自主信息技術的軟件平臺,推動軟件企業“上平臺”“用平臺”,培育自主產業生態。推動軟件行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七是信息服務提升工程。支持開展產品集成技術攻關,建設第三方自主知識產權、面向多行業領域的產品適配測試平臺。八是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推動信息安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保障,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建設廣東國家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產業園。
(五)保障措施。從強化組織領導協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支撐、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營造優質市場環境等五個方面提出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的保障措施。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