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Tv视频国产精品_亚洲论理片Av无码午夜_非洲黄色视频网站在线看_日产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_久久性精品_97国产精品久久精品久久_精品亚洲大片精品免费看_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登錄/注冊后您將獲得:
政策推送
個性化推送政策信息
政策查詢
海量官方政策原文信息
企業查詢
快速查詢企業
數據導出
支持政策信息數據導出
400-086-8855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資訊 > 2024年上海市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應用場景、產業提升、聯合育種攻關)申報指南

2024年上海市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應用場景、產業提升、聯合育種攻關)申報指南

發布時間:2024年10月28日 17:49:11 發布部門: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收藏

  為提高本市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促進科技與產業有效結合,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本市農業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精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培育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引領和支撐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組織開展2024年上海市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應用場景、產業提升、聯合育種攻關)申報工作。現發布申報指南如下:

  一、指南內容

  (一)應用場景項目

  項目1:金山‘小皇冠’西瓜產業提升與技術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在項目完成年,金山‘小皇冠’制種能力滿足年種植3000畝規模的產量,年種植面積達2000畝以上,年產值達6000萬元以上。工廠化育苗的優質種苗率達90%以上,工廠化育苗應用率達80%以上,形成《金山‘小皇冠’西瓜健康種苗繁育技術規程》。建立綠色優質生產技術集成示范點1個,3年累計示范面積300畝。建立單項或多項技術示范點5個,3年累計示范面積600畝,形成1套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技術規程。其中,立架栽培技術3年累計示范80畝。年種植20畝以上的規模化種植基地所種面積占全區‘小皇冠’種植面積70%以上。建立8個年種植‘小皇冠’西瓜30畝以上、2個年種植‘小皇冠’西瓜100畝以上的基地。制定《金山‘小皇冠’西瓜綠色優質生產技術規程》,形成《金山‘小皇冠’西瓜標準管棚和連棟大棚種植模式規程》。使用品牌包裝銷售率達90%以上,保證產品質量100%可追溯。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2:數字化技術在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種植領域的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1.建成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數字化技術集成應用,包括:耕種技術模塊、物聯環境自控模塊、視覺識別分析模塊、智能水肥灌溉模塊和市場分析模塊,并以基質藍莓為驗證場景實現跨行業技術應用落地,形成經濟作物在耕作、種植、管理和收獲等環節可復制可推廣技術模式。2.通過數字化技術集成應用驗證在基質藍莓上實現提質增效:⑴藍莓畝產量由原產量600kg達到1000kg以上,主要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13%以上,通過綠色食品認證。⑵肥料、農藥等農資成本降低25%,人工成本降低30%。3.申請跨行業交叉學科技術融合專利2項,發表論文2篇。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3:鹿茸菇工廠化智慧出菇調控系統的開發與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1.面向鹿茸菇工廠化栽培應用場景,研制鹿茸菇菇房智能監測與環境調控系統1套。系統包括鹿茸菇表型參數精準監測、菇房環境參數精準監測和環境設備智能控制平臺,鹿茸菇數字孿生模型,機器學習智能控制模型等。系統具有多層、多點表型數據移動采集、環境參數連續監測、多時期復雜表型特征智能識別、生長異常情況智能識別、生長預測、菇房環境智能精準遠程控制等功能,能夠在菇房高濕作業環境下自動控制和長期連續工作的能力。2.完成鹿茸菇菇房智能栽培系統在2個菇房(每個占地面積不少于150平方米,10層床架,栽培面積1000平方米)應用,示范栽培2萬平方米,實現優質菇占比由75%提升至85%,勞動效率提高30%。3.形成適用于鹿茸菇工廠化生產智慧栽培工藝技術體系1套,示范應用全過程90%以上高自主化率的機械設備。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4:設施菜田使用河道灌溉水的安全處理技術及裝備開發應用

  考核指標:1.通過代表性應用場景試驗,摸清河道灌溉水典型有機污染物造成藥害的濃度閾值,形成受污染河道灌溉水影響蔬菜安全性研究報告1份,建立全生產周期灌溉水典型有機污染物濃度與作物安全生產閾值計算模型1套。2.瞄準高效、長壽命、低成本、成系列,開發具有智能光控系統、滿足最優運行能耗的灌溉水光催化凈化裝備系統及模塊,適合高標準設施菜田應用。該系統的凈水能力為15-20噸/小時,單套裝備滿足300畝農田灌溉需求。對代表性除草劑如甲嘧磺隆、撲草凈、西草凈、異丙甲草胺以及典型抗生素等有機污染物,降解率>75%,滿足蔬菜安全生產需要。3.在郊區規模化綠葉菜種植基地建立設施蔬菜綠色智能灌溉水凈化系統研究、試驗與應用重點基地1個、裝備示范基地1個,示范田應用總面積不低于600畝。4.研究提出高標準設施菜田灌溉水有機物調控生產指南1項,建立設施菜田綠色智能灌溉水凈化系統建設與運行規程1項、綠色智能灌溉水凈化系統生態效益模型1項,用于建設與運行該系統的經濟支出與菜田經濟增益對比數據1套。

  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5:帶遮陽網玻璃溫室頂棚清洗設備的智能化提升和示范

  考核指標:1.設計和制作2臺智能避障清洗機器人原型機,行進速度6m/min-10m/min,清洗效率24㎡/min-40㎡/min,電功率控制在2000W以下,相關指標參數提供檢測報告。2.原型機具備對加裝外遮陽系統文洛式玻璃溫室頂棚的自主作業能力,能自動識別遮陽網立柱障礙并自動跨越,以實現無人工干預進行自動清洗作業。3.原型機水管、電線可自動調整長度,可根據清洗情況在線實時調整噴水壓力和滾刷轉動速度等作業參數,以保證清洗效果達標。4.形成清洗設備靜置及各清洗作業速度下,對現有文洛式玻璃溫室結構的承載力報告,確保清洗過程安全可靠高效。并為溫室建造宜機化標準提供依據。5.形成清洗設備的作業規范,完成10萬㎡文洛式溫室頂棚的現場清洗應用示范。6.申報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1項,發表2篇論文。

  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6:鮮食玉米智能化高效收獲機的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1.選型履帶式鮮食玉米收獲機2臺;作業行數4行;作業速度6-8km/h;轉彎半徑≤6m;損失率≤3%;甜玉米損傷率≤4%;糯玉米損傷率≤2%;含雜率≤2%;2.篩選出宜機化生產的鮮食玉米優質品種6個(甜玉米2個,甜加糯2個,糯玉米2個);總結形成農機和農藝配套的鮮食玉米綠色生產技術規程1套;3.導航作業直線控制精度:±2.5cm;作業面積計算精度≥95%;計穗精度≥90%;4.試驗示范面積500畝次;5.申請專利1項、發表論文2篇。

  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7:鱖魚設施化養殖系統數字化有效運行技術迭代調優與示范

  考核指標:研發全周期可信數據感知與采集系統:建立有效數據采集系統,形成2個養殖周期組成的多維異構數據庫,實現鱖魚設施化養殖過程的數字化表達。建立室內循環與室外流水槽相結合的鱖魚養殖運行模型和迭代調優控制平臺,實現投餌、馴化、水質管理等的數字化管控,支持控制模型和平臺參數動態調優。開展系統養殖示范與應用驗證:覆蓋鱖魚設施化養殖面積≥1500平方米,養殖水體體積≥600立方米,建立技術標準1個,養殖過程中飼料系數降低8%,污染物負荷降低20%,單位產量能耗下降30%,勞動力使用量降低35%,養殖綜合效益提升15%。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8:玻璃溫室串番茄蔓葉整理自適應智能裝備應用場景示范項目

  考核指標:1.工作時長24H,實現全天候串番茄蔓葉整理;2.設備無故障率80%以上;3.串番茄整理合格率:通過機器人不斷巡邏,迅速剪掉遮擋葉片,實現整體合格率達80%以上;4.串番茄蔓葉整理效率每小時360-500片;5.整體提供2臺套單臂單站完整裝備及系統;6.機械手臂指標:力控制精度0.1N,機器人本體力覺反應度1.7N,機器人本體力控延時1ms;7.AI智能識別系統指標:對剪枝部位識別精度<1cm,最終剪枝動作精度<2cm,剪枝動作成功率85%。單次拍照對遮擋蔓葉識別召回率>85%,準確率>85%。

  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9:綠色優質農產品產地溯源、精準判別及可視化應用

  考核指標:立足3-4種重點農產品監管場景,建立本地和主產區域穩定同位素和光譜特征指紋圖譜數據庫1個,研發農產品產地精準識別模型和技術3套,實現地產農產品排他性判別準確率達90%以上;開發農產品源產地精準判別與申農碼、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碼等系統相結合的場景化可視化系統1套,制定技術規范、規程或標準3項,并在不少于3個代表性生產企業或基地開展示范,在全國和上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監測中進行驗證應用,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150萬元

  項目10:畜禽養殖綠色生態之微藻飼料添加劑產品研發

  考核指標:形成微藻規模化養殖配套集成工藝系統,實現全年微藻養殖穩定運行,小時CO2處理能力18m³,年CO2處理能力9萬m³,年產微藻60噸(初步濃縮,含固率15%)。申請發明專利2項(1項微藻專利、1項微藻飼料制備技術相關發明專利)。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11:農田生態系統福壽螺綠色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考核指標:建設全市福壽螺監測點4-5個,形成上海市福壽螺測報調查方案,及時開展測報預警,摸清福壽螺在本市水稻上發生和為害規律;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福壽螺性誘和食誘劑的誘集技術1項;研發智能滅螺機器人1項,視覺識別福壽螺、螺卵和防治能力90%以上;形成以非化學防控為主的福壽螺綠色防控技術規程1套;根據福壽螺為害程度分級、分場景建立水稻田福壽螺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基地2個,共計200畝,相關技術推廣面積5000畝次以上,在水稻田實現防治效果90%以上;培訓基層農業技術人員200人次。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300萬元

  項目12:稻田秸稈收集與炭化裝備研制和土壤固碳增效技術示范

  考核指標:創制水稻秸稈收集、粉碎、炭化和還田集成裝備1套,其中動力系統符合國四標準,炭化爐排放符合《上海市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387-2021),秸稈炭轉化率達到20%以上,作業效率4畝/小時以上,額定工況燃油消耗率≤230 g/(kW·h),制造成本不高于30萬/臺;構建稻田秸稈炭化還田技術體系,形成技術操作指南1套;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個,總規模不低于200畝,示范基地水稻秸稈炭化利用率90%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6%,稻田化肥減施20%,水稻病蟲草害發生率降低20%,稻田經濟收益提升10%。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270萬元

  (二)產業提升項目

  項目1:南匯水蜜桃產業提升與技術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開發水蜜桃專用智能開閉式避雨設施和全開頂式促成栽培設施各1套,研發確定技術參數,形成技術規范;建成水蜜桃設施高效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園150畝,其中,促成溫室10畝,實現室內溫度和光照等環境因子的智能管控,花期棚內溫度調控在20-25℃、成熟期極端溫度低于38℃;引進、篩選優質早熟品種2-3個;集成暗管排水、斷根式根域限制栽培、高光效宜機化樹形構建、機械化土壤培肥、智能化肥水氣精準供給等關鍵技術,形成栽培機械化管理桃園的避雨和促成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范各1套;與同區域常規桃園相比,核心示范園機械作業應用率提高到60%以上,管理用工減少40%以上,節肥10%、減藥20%以上;示范推廣避雨和促成栽培技術300畝以上,促早栽培果實成熟期提早40-50天,設施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5%以上、優質果率提高10%以上、畝產值提高20%以上;技術培訓3-5次,培訓桃農150人次以上;申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1-2件。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800萬元

  項目2:面向串番茄的智能溫室人工智能綜合決策系統

  考核指標:研發出面向串番茄栽培的人工智能綜合決策系統;研發出包含經濟模型、群體光合模型與生長模型的人工智能決策模型體系,初步搭建人工智能種植決策大模型系統框架,為串番茄種植提供涵蓋植物生理、能耗、經濟性、專家種植經驗等多因子耦合的綜合種植決策。

  研發出環境智能控制軟件,開放接口支持數據共享與決策指令傳輸,可將5分鐘歷時生成的數據存儲10年。可對接主流溫度、濕度、CO2、EC、pH、PAR、降雨、風速、風向9類傳感器,開發溫室小氣候模型,基于環境多因子參量實現1小時以上氣候模擬與能耗測算,從而對植株生長條件與能源資源優化配置。針對上海氣候特色預設針對性的參數、策略,可根據氣象預報提前介入能源系統的運作。

  系統完成后應至少在1個智能溫室示范項目落地應用,并實現單位能耗產生的綜合收益提升5%以上。

  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800萬元

  項目3:基于數字化河蟹養殖感知管控技術集成與生產應用

  考核指標:構建1套河蟹養殖數字化養殖模式,形成團體標準或技術性指導文件不少于2項。研制溫度、溶解氧、pH多參數傳感器1款,精度:溫度±0.1℃、溶解氧±0.2mg/L、pH±0.2,器件生產成本不超過480元,使用壽命2年以上;構建優化分布式傳感器網絡,整體數據表達可靠度≥95%。建立飼料投喂、水質調控、水草種植等不少于3種模型,實現河蟹養殖數字化閉環控制。技術集中應用500畝以上池塘養殖,餌料系數降低8%;單位產量能耗降低20%;高品質4兩雌蟹、5兩雄蟹產占比達到70%;綜合經濟效益提升15%。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800萬元

  項目4:地產農產品新鮮度品質評價技術體系建立與集成應用

  考核指標:確定蔬菜(青菜、生菜)、果品(草莓、西瓜、桃)、食用菌(雙孢蘑菇)、禽產品(雞蛋、豬肉)等典型地產農產品各自新鮮度特征性指標,并建立相應的新鮮度品質基礎數據庫1套;集成風味、營養、功能指標,構建時空多維新鮮度品質綜合評價技術1套;開展新鮮度快速識別技術研究,建立新鮮度品質預測模型1套,研發無損檢測方法5種;開展地產農產品生產及銷售端新鮮度品質可視化應用,在企業建立示范點不少于5個;制定新鮮度品質檢測、評價、調控等標準6項。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800萬元

  項目5:有機稻鱉綜合種養關鍵技術提升與應用

  考核指標:建立有機生態稻鱉綜合種養模式,示范有機水稻種植面積6000畝;有機水稻畝產300千克以上,有機中華鱉畝產30千克以上,綜合畝效益3000元以上。完成有機生態稻鱉綜合種養模式的各類生產要素和中華鱉天然餌料培育方法優化,制定相關企業標準1項。完成有機生態稻鱉綜合種養模式中水稻種植及稻米品質提升關鍵技術和稻田土壤質量可持續發展研究,發表論文2篇。實現有機水稻種植、有機中華鱉養殖的精細化、標準化、數字化管理,開發有機稻鱉綜合種養全過程智能作業管控系統1個, 開發以農田環境感知監測為基礎的有機稻鱉綜合種養模型輔助決策系統1個,申請軟件著作權2項。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400萬元

  項目6:現代規模化設施化肉羊產業提升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

  考核指標:1.集成都市規模化智能化立體多層養羊可復制新技術及模式,形成肉羊全產業鏈生產系列標準1套。2.組建湖羊純種保種群,篩選母羊250只以上,公羊25只以上,家系數6個以上。篩選出與湖羊和黑山羊重要經濟性狀顯著關聯的候選基因20個以上。3.篩選具有生長快速、品質優良、屠宰率高的優質肉羊雜交組合2個以上,羔羊初生、公母羊6月齡、12月齡體重分別比湖羊、湘東黑山羊純種體重平均提高10%以上,屠宰率提高10%以上。4.建立同期發情與人工授精技術體系,同期發情率在80%以上,配種妊娠率70%以上。5.篩選出提升母羊繁殖性能和肉羊生長性能的脂肪酸用量推薦標準2個以上,羔羊存活率提升5%,3月齡體重提高10%。6.形成肉羊低碳日糧配方至少2個,水稻秸稈纖維降解率提高10%以上。7.開發羊只體重體尺高效測定系統和羊舍智能養殖控制系統各1套。8.形成設施化除臭綜合技術模式1套,年產植物提取液100噸。9.建立羊肉品質無損快速檢測模型和羊肉分類分級分割技術標準各1個,種羊和商品肉羊年出欄數比2023年增加200%,占全市(2023年度)25%以上,肉羊年屠宰能力5萬只以上;形成羊肉品牌2個。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800萬元

  項目7:國產乳品發酵劑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用三年時間篩選適用奶酪等乳品精深加工制備的優良發酵劑10株以上,高產凝乳酶菌株3株以上,同時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新篩選的菌株須通過權威機構的安全性評價;制定發酵劑產品生產技術規程2項,制定發酵劑產品團體標準或行業標準1項;建立高品質發酵類乳品生產關鍵技術,開發產品5種以上;建立乳清等副產物綜合加工關鍵技術2項,提高副產物利用效率50%。項目建立示范生產線2條,上市奶酪等乳品發酵劑5種。實現發酵劑出口創匯,新增年產值人民幣5000萬元以上。產品在3家及以上相關企業推廣應用,實現奶酪等發酵乳品年產值新增3億元以上。

  實施期限:不超過3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800萬

  (三)聯合育種攻關項目

  項目1:強優勢粳稻恢復系新種質創制及應用

  考核指標:建立南方稻區水稻核心種質資源表型、基因組數據庫(包括500份種質以上);建立基于花培體系的快速育種技術,快速創制多基因聚合的雜交粳稻育種中間材料5000份以上;選育具有香味、低直鏈淀粉含量、抗稻瘟病、耐高溫、養分高效、開花習性好、適宜機械化制種等不同優勢目標性狀的強優粳稻恢復系10份;培育優質(主要品質指標達國標1級)、高產(符合超級稻認定標準,畝產800kg以上)、適宜機械化制種(平均制種產量達180kg/畝以上)、抗逆廣適的雜交粳稻新品種3個;制定高產栽培技術規程,聯合長三角區域種業企業開展高產栽培示范,建立雜交粳稻新品種高產示范方20個,累計推廣面積25萬畝,其中浙江不少于10萬畝、安徽不少于3萬畝、江蘇不少于2萬畝。

  實施期限:不超過5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1500萬元

  項目2:上海荷斯坦牛聯合育種攻關與應用

  考核指標:培育GTPI指數3150以上的種公牛30頭(其中自主培育公牛5頭),3-5頭進入全國前30名,1-2頭進入國際前200名;建立上海荷斯坦牛核心育種群1個,規模200頭以上,GTPI指數達280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展荷斯坦奶牛聯合育種,規模達到8萬頭以上,建立上海奶牛育種數據庫1個;奶牛育種測定性狀達到40個,涵蓋產奶、體型、乳房健康、產犢、繁殖、熱應激等,年采集育種數據30萬條以上,建立數據測定標準1套;開發低密度抗熱應激芯片1款,選育熱應激抗性核心群100頭以上;建立奶牛體外胚胎生產技術體系1套,年胚胎生產能力達到1000枚;到2029年,自產凍精全國市場銷售達到每年15萬支,其中本地區養殖場使用自產凍精數量達到每年3.5萬支以上,自產凍精使用比例從20%增加到60%。

  實施期限:不超過5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1600萬元

  項目3:大蔥新種源選育及產業化應用攻關

  考核指標:收集創制種質資源100份,挖掘高品質、抗性好、耐抽薹、耐熱、耐澇核心種質20份;獲得大蔥雄性不育系15套,篩選獲得大蔥胞質雄性不育基因的連鎖標記1-2個,大蔥核不育基因ms1和ms2的連鎖標記2-3個,晚抽薹性狀基因的連鎖標記2-3個;創制商品性好、產量高、耐抽薹大蔥新品種3個,綜合性狀達到或超過目前市場的進口品種,育成品種達到年銷售種子2.3萬千克以上、年推廣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銷售額5000萬元,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15%。

  實施期限:不超過4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1800萬元

  項目4:高產快長華系種豬的培育

  考核指標:構建高產快長節糧的核心種群,建立1個優良種豬核心資源基因庫,設計1套豬基因組檢測芯片;核心群父系種豬的30-120kg日增重1000g以上,料重比2.3:1以下;培育達115kg體重日齡在160天以內的種豬200頭以上、30至100kg體重料重比在2.1以內的種豬200頭以上、100kg體重眼肌面積大于45cm2的種豬200頭以上;窩產總仔數高于14頭的高繁種豬500頭以上。構建高產快長母系群體1200頭以上,其中長白群體總產仔數提升到13.2頭以上,大白群體總產仔數提升到13.5頭以上,綜合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育繁推體系生產推廣優良種豬40000頭以上,生產推廣常溫精液及凍精160萬支以上,杜洛克核心種豬、長白大白核心種豬、種豬精液的全國市場占有率分別提高20%、10%、30%以上。

  實施期限:不超過4年

  財政經費控制數:2000萬元

  二、申報須知

  (一)申報要求

  1.主持申報單位應是本市注冊登記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其他國內法人或組織可作為協作單位參與項目申報。行政單位原則上不得申報。

  2.產業提升項目、聯合育種攻關項目須由企業牽頭申報,鼓勵產學研聯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合作社與科研院所、高校、技術推廣等單位聯合申報。

  鼓勵科研院所、高校、技術推廣等單位科技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后,到企業、合作社等聘用單位以非項目負責人身份參與項目申報,并提供所在單位、聘用單位相關證明材料。

  3.申報單位應具有一定的研究開發能力,有較好的前期研究基礎,具有與項目內容相關的專業研究團隊、研究開發設備設施等基礎條件。有健全的科研、財務、資產管理制度。

  4.項目申報經費應根據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確定,非定額申報,申報財政支持經費總額不得超過財政經費控制數。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企業配套經費比例不得低于財政經費的50%。

  5.項目負責人須為主持單位正式在職人員,一般應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以企業、合作社主持申報的項目負責人條件可適當放寬,但須為該單位行政或技術負責人,并在申報文本相應位置簽章。

  存在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擔任項目負責人:

  (1)已主持2項在研市農業農村委科技項目;

  (2)市農業農村委科技項目逾期未驗收或3年內有項目驗收未通過;

  (3)距離退休月數少于項目實施月數;

  (4)受聘到企業、合作社參與項目申報的科研院所、高校、技術推廣等單位科技人員;

  (5)被列為階段性或永久取消市農業農村委科技項目申報資格的項目承擔者。

  6.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申報2024年度上海市農業科技創新項目不得超過1項。

  7.主持申報企業、合作社原則上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并提供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業信用報告原件一份(具體申領方式可關注“上海征信查詢指南”微信公眾號查詢)。

  8.項目申報單位、項目負責人和參與人應遵守科研倫理準則和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相關要求,遵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相關法規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相關規定,符合科研誠信管理要求。負責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真實性,申報單位對申請人的申報資格負責,并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內容的項目申請。

  9.申報項目若提出回避專家申請的,須在報送項目可行性報告的同時,提交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專家名單與理由。

  10.可行性報告中,申報人員應簽章,申報單位及其主管單位(部門)應審核簽章,其中涉農區注冊單位應經區農業農村委初審蓋章,市屬企業應經企業集團總部初審蓋章,承諾書中項目負責人及項目申報單位應簽章。

  11.項目經費預算編制等應當真實、合理,符合《上海市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及資金管理細則(試行)》的有關要求。

  (二)申報方式

  1.網上申報

  登錄上海市農業科技項目綜合服務子系統(https://nykj.nyncw.sh.gov.cn),點擊“項目管理-申請項目”進入申報頁面。

  可行性報告格式可在農業科技項目管理系統下載中心中下載。

  本指南自發布之日起申報。網上填報時間:2024年10月29日10:00至11月8日10:00。網上填報可行性報告完成后,須在系統中提交,提交后不得修改,系統未提交的視為無效申報且不得進入后續評審。

  2.材料報送

  系統提交可行性報告后,在線打印書面材料,一式六份,送申報單位的主管單位(部門)審核簽章。所有書面材料請采用A4紙雙面印刷,下載中心下載文件袋樣張及承諾書,所有材料裝入文件袋,貼上文件袋樣張,在受理時間內送達材料受理部門,不接受郵寄或快遞方式送達的書面材料。未在規定時間內報送材料的或紙質材料與系統提交材料不一致的,視為無效申報且不得進入后續評審。

  材料受理時間:2024年11月9日10:00至11月9日17:00。

  材料受理地址:仙霞西路779號3號樓1樓3108室。

  3.形式審查

  上海市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在材料受理之后,根據申報要求及相關規定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形式審查不通過的視為無效申報且不得進入后續評審。

  4.聯絡人

  項目聯系:52196198

  系統填報支持:15372574098 19025470480  31579588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2024年10月28日

(責任編輯:caoqing)

原文鏈接:

THE END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