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常州市城鄉環境大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常州市城鄉環境大整治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3月17日
常州市城鄉環境大整治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城鄉環境整治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不斷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十四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扎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蘇辦廳字〔2022〕8號)和《江蘇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正視問題短板、借鑒先進經驗、推進存量更新,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提升全市城鄉環境的時尚化設計、精細化管理、精品化呈現水平,使我市城鄉環境更好匹配萬億之城地位,讓人民群眾有更強的感受度和獲得感。工作推進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瓶頸短板,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堅持規劃優先,秉持“無規劃不設計、無設計不施工”理念,以“繡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堅持分步實施,根據工作實際和輕重緩急,分步分節奏開展城鄉環境大整治工作,2025年針對重要通道重點門戶開展集中整治,并逐步向毛細血管延伸,到2027年基本形成城市精致、農田整潔、農村宜居的城鄉環境;堅持示范引領,開展示范路段示范區域微改造,以一帶十、以十帶百,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堅持建管并舉,建立完善政府牽頭、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推進體系,完善長效機制,提升常態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規劃設計引領工程
1.更新城市家具設計指引。2025年編制出臺主城區城市家具規劃設計導則,對街道空間中的城市家具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進行指導,圍繞“功能、尺度、風格、色彩、造型、材料、設置規則”等核心要素進行系統化設計,有序實施城市家具更新。(市資源規劃局牽頭,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和常州經開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和常州經開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2.統籌優化鄉村空間。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鄉融合空間戰略規劃為核心,深化縣(區)、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實現鄉村地區空間發展與資源保護的有機統一。建立村莊規劃動態優化機制,2025年出臺適用于我市鄉村實際的村莊規劃動態優化管理辦法。加快鄉村地區“通則式”管理規定應用實施,有效指導民生設施類、產業融合類鄉村發展項目落地建設。城鄉供電、通信等設施結合實際需要進一步優化布局,有序推進各類管線入地入廊。(市資源規劃局牽頭,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建集團、常州供電公司、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分公司、鐵塔分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堅持“宜糧則糧、應種盡種”原則,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確保耕地資源合理利用,農作物種植界限分明。2025年,根據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完成種植布局規劃,科學劃定發展區、控制區、限制區,引導有序種植;到2027年,初步形成種植有序、特色鮮明的農田風貌。(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二)通道沿線整治工程
4.重要交通廊道治理。2025年,全面排查清除主城區鐵路、高速公路及國省干線沿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規范綠化修剪等,重點清理路基邊坡、排水溝、柵欄周邊等隱蔽區域;到2027年全域鐵路、高速公路及國省干線沿線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深入推進沿線農田風貌建設,2025年,完成城郊農田內低矮、老舊設施大棚改造和農田環境凈化;到2027年,全域農田風貌優化取得初步成效。(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重要節點品質提升。2025年,圍繞主城區“一場四站十口”的城市門戶及“多線”的道路沿線開展市容環境整治。其中,“一場”即常州奔牛國際機場;“四站”即常州站、常州北站、武進站、戚墅堰站;“十口”即十個高速公路道口及沿線周邊地區,“多線”即城市高架路(含廢棄煙囪拆除)和60條城市主要景觀道路沿線。(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運輸局、鐵路常州站、常州機場按職責分工負責)
6.背街小巷綜合治理。加強背街小巷市政設施、道路交通安全、街面市容環境、公共廁所等方面的管理。2025年完成菜市場、醫院、商業綜合體、火車站、汽車站周邊的背街小巷整治;到2027年完成全市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鄉村道路系統提升。組織開展縣鄉道路沿線環境集中整治攻堅,重點整治鄉村公路沿線農田林網、河湖水系、公共區域,及時修復破損路面,完善交通標志標線、防護護欄等安全設施,建立健全日常管護隊伍,完善管護機制,確保鄉村公路環境美觀整潔。2025年,完成農村公路改造85公里,農村公路實現好路率100%。(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城市家具煥新工程
8.推進圍墻圍擋治理。通過拆除圍墻、規范美化、開放空間,推動閑置地塊從“封閉管理”向“共享惠民”轉型;不具備拆除條件的,按照城市家具設計導則規范美化。全面鞏固建筑工地圍擋長效管理工作,督促新建建筑工地按標準采用硬質封閉圍擋、圍墻,鼓勵選用園林造型、墻面繪畫、綠色植物等點綴措施適當美化。加強對沿街店面裝修圍擋設置的監管,維護市容的整潔有序美觀。(市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規范非機動車停放。根據城市家具設計導則,利用固定停車架、綠籬、藝術裝置等合理設置停車空間,并明晰標識,兼顧美觀與隱蔽,保障城市秩序和居民出行體驗。2025年,完成5個重點路段的非機動車停放樣板區建設;到2027年,逐步在全市推廣,使道路空間更加整潔、有序、美觀。(市城管局牽頭)
10.改善公交候車環境。持續推進公交候車亭新建改造提升,建設公交電子站牌,提升市民出行體驗。2025年新建改造提升139個公交候車亭,新建電子站牌100個;試點1處公共交通港建設,實現公交與地鐵無縫銜接、信息共享。(市交通運輸局、常州地鐵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打造精品標準路段。根據城市家具設計導則,對街道空間的城市家具進行系統性建設,促進桿件、箱體等集約整合,實現道路環境更加整潔、街容街貌更加美觀、空間視覺更加靚麗。2025年武進區、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和常州經開區各完成1條標準路(段)建設。(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綠化環境通透工程
12.提升綠化通透品質。對現有城市主要道路綠化帶開展疏綠修剪和補植完善工作,提升綠化通透度和品質感,構建全市行道樹管理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工作體系。2025—2027年,每年完成50條以上道路綠化品質提升。(市城管局牽頭)
13.綜合利用閑置地塊。圍繞閑置未開發1年及以上的建設用地,“一地一方案”制定合理的綠化覆蓋方案,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態環境品質。2025年,完成104個閑置地塊的覆綠工程;到2027年,基本實現全市未開發閑置地覆綠。(市城管局牽頭,各相關企業負責落實)
14.深化口袋公園建設。聚焦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體系化推進口袋公園、健身步道等建設。2025年,完成15個口袋公園建設、10公里健身步道更新提質;2026—2027年,每年微更新口袋公園14個、建設健身步道10公里。(市城管局牽頭)
(五)田容田貌改善工程
15.推進農田有序整合。推進以農田為中心的農業資源整合和高效集約利用,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制定《常州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6年、2027年高標準農田建成率分別達70%、80%、90%。(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16.提升農田設施標準。加強農業生產設施提升改造,2025年出臺看護房設計導則,對問題“大棚房”、看護房開展專項清理整治,開展高標準的單體鋼架大棚、連棟大棚等設施大棚試點;到2027年,全面完成破舊大棚、違規看護房的整治提升。(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改善農田環境面貌。集中清除田間私搭亂建、露天糞坑及各類垃圾,建立田園環境常態保潔機制。以自然村為單元,對零散菜地等進行提升優化,按照菜園布局合理、形象美觀、設施完備、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布局優化,打造“美麗菜園”。(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六)村容村貌重塑工程
18.改善農村住房條件。加強對隱患農房的管控力度,持續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統籌現代化宜居農房建設,多途徑改善農村住房條件。2025年,完成農村住房條件改善1.5萬戶;到2027年,累計完成農村住房條件改善10萬戶以上。(市住建局牽頭,市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配合)
19.整治農村公共空間。清理殘垣斷壁、失管破敗房屋,整治占用村莊公共空間違章搭建、亂堆亂放、無序種養等行為。開展老舊破損電線桿清理,有序整理村莊內線纜。村內基本實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村莊公共照明、體育鍛煉等設施完好率100%。(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20.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堅持因村施策、特質發展,高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5年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重點鎮5個、重點村50個以上;完成溧陽南山片區、金壇環長蕩湖片區、武進鐘樓片區3個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建設。到2027年,累計培育創成5個以上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21.推進片區整治更新。加快鄉村片區整治更新,推動片區內五大類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基礎設施串聯鄉村集群,打造片區內具有花木特色的鄉村景觀帶。2025年,11個鄉村整治更新試點片區取得階段性成效;2026—2027年,在總結首批試點經驗、完善保障政策基礎上,啟動第二批整治更新片區建設。(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七)環境衛生凈化工程
22.提高垃圾收運處理水平。科學合理調度全市生活垃圾,確保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維持100%。開展城鄉大掃除行動,全面梳理排查城鄉存量垃圾(含建筑垃圾)堆放情況,并動態開展清理工作。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能力,2025年提標改造垃圾分類行政村40個。嚴格落實《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全過程管理體系基本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率達75%以上;到2027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90%。(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強化道路保潔精細化管理。2025年出臺《常州市城市道路清掃保潔作業定額》地方標準,實現同城同標同質,全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維持95%以上,全市城市道路單位面積保潔費用達到蘇南平均水平。(市城管局牽頭)
24.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加快提升改造農村老舊公廁,2025年,完成新改擴建農村公廁81座;到2027年,實現所有農村公廁全部達到三類及以上標準。按照“四凈兩無兩通一明”要求,不斷提高農村公廁日常管護水平,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切實防止露天糞坑等問題反彈。加大公廁服務提升力度,建成區逐步消除大便通槽式廁所,進一步提高一類和二類公廁占比,到2027年底,實現建成區二類及以上城市公廁比例達到70%。將城市公廁管理納入長效管理范圍,加大日常維護保潔的長效管理考評頻次,為市民提供更加干凈、舒適的使用環境。(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5.全面推進水體環境治理。加強水網建設,形成城鄉一體、互聯互通、循環通暢的水網體系。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河湖水系連通和小微水體治理,2025年完成建成區幸福河建設49條、治理小微水體100個。統籌銜接中小河流整治、農村河道疏浚、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高質量推進“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農村生態河道建設。2025年,建成農村生態河道超500條1800公里,生態河道覆蓋率達65%以上;到2027年,生態河道覆蓋率達70%以上。(市水利局牽頭)
(八)精細管理提升工程
26.實施戶外廣告店招整治。依法實施戶外廣告設施的許可和店招標牌的規范設置管理工作,2025年完成城市建成區戶外廣告和店招標牌設施排查。對高速公路沿線的高炮廣告進行集中整治,并完成高速公路沿線的高炮廣告安全隱患清除及畫面更新維護。動態開展亂張貼亂涂寫集中治理行動,強化日常巡查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到2027年達到空間凈化、品質提升的效果。(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7.規范擺攤設點經營活動。依托擺攤設點信息系統,因地制宜合理設置特色點、疏導點和便民點并規范管理,對影響交通出行、占用盲道或消防車道、噪音擾民、污染環境等行為進行依法處理。(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消防救援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8.大力推進智慧停車建設。開展沿街學校、醫院、商業區等“三亂”(亂停車、亂越線、亂穿行)專項整治,2025年完成20所學校的“一校一策”交通組織優化、15處交通堵點亂點治理。加強老舊小區、商業綜合體、工業園區等區域公共停車泊位供給,2025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00個,對70條主次干道開展“墻到墻”停車精細化治理,解決道板停車難問題。(市公安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9.開展廢棄車輛專項整治。開展廢棄車輛(俗稱“僵尸車”)專項執法整治行動,對違法違規停放的車輛,或停放在道路及公共場地、建筑工地圍墻內、住宅小區內影響城市市容的廢棄車輛進行治理,統籌考慮處置難度,按照停放地點、車輛狀態等要素,實施分類處置,并將廢棄車輛治理納入城市管理日常工作,建立廢棄車輛治理長效工作機制。(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0.開展村莊環境精細治理。實施農村河塘溝渠“三清”行動,清垃圾雜物、清非法養殖、清污水直排。加強村莊片林、道路林網、水系林網、農田林網建設,通過農村“四旁”(指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樹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荒地、廢棄地、邊角地、池塘等開展鄉村小微濕地和公共綠地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確保全市設施正常運行率穩定達到90%以上。(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組織領導。市、區兩級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著力協調跨部門、跨地區重要事項,及時解決環境整治重點難點問題,構建“全域覆蓋、聯動協作、有機互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相關部門對各轄市、區和常州經開區制定的規劃設計、具體工作方案等進行指導,確保全市各項工作標準一致、一貫到底。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和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城鄉環境整治負總責,落實主體責任。各地各部門對照城市家具規劃設計導則及省、市有關規范要求,細化工作措施,強化工作舉措,倒排工期,壓茬推進,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二)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發揮市級獎補資金激勵作用,調動各地各部門整治積極性。各地各部門要加大整治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積極籌措項目所需資金,合理配置人力、財力和物力,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相關建設、管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推動整治工作干一件、成一件。
(三)加強監督督查。充分利用輿論監督和媒體曝光的力量,全方位、多角度、高頻次地曝光城鄉環境整治中的違規行為和不良現象,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氛圍。充分運用好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監管平臺及城鄉環境整治“問題隨手拍”等載體,激勵公眾積極投身環境整治監督工作,提升群眾參與度。建立健全環境整治過程監督機制,制定督查計劃,定期將督查情況反饋責任主體,督促問題整改并跟蹤進度,按需會商解決基層難以協調的復雜問題,保障長效管理機制的持續性和實效性。
(四)提高主體意識。全面推行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引導責任單位、個人增強責任意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群眾逐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組織村民參與、維護村莊環境,提高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大力宣傳環境整治優秀案例,營造比學趕超的社會氛圍,共同促進城鄉環境的整潔與美化。
附件:2025年度常州市城鄉環境大整治重點任務清單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