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指南〔2025〕17號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特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類腦智能”項目申報指南。
一、征集范圍
專題一、類腦智能產品研發
方向1:類腦融合視覺傳感器
研究目標:面向XR等智能終端應用需求,研發高幀率、超低功耗、低延時、低數據量的類腦融合視覺感知芯片,突破傳統視覺感知技術的物理限制,提升像素集成度與雙通路數據輸出質量,在智能終端、具身智能等場景實現應用。
研究內容:研發新型融合視覺傳感器技術。研制類腦融合視覺傳感器芯片,分辨率不低于VGA,等效幀率不低于1000幀,感知功耗不大于50mW,感知延時不大于5ms,同等幀率下數據量降低10倍;面向智能終端、具身智能等視覺應用場景,實現不少于兩個場景的應用驗證,并實現小批量量產。
里程碑1:完成類腦融合視覺傳感器芯片流片測試和兩個場景下企業用戶的應用驗證,取得應用驗證用戶測試報告。
里程碑2:完成類腦融合視覺傳感器產品量產流片和不少于2個客戶導入,實現不低于10萬片銷售。
執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經費額度:
1.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于2:1。
2.項目啟動撥付30%;完成里程碑1并通過節點評估,撥付專項資助經費40%;完成里程碑2并通過項目驗收撥付專項資助經費30%。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牽頭。
方向2:仿生視覺可重構芯片組件
研究目標:面向具身智能對環境變化的快速認知與快速反應的需求,研制包含多傳感信息同步采集與時間管理、腦干/間腦的外部信息處理與交互功能的類腦立體視覺可重構芯片組件,具備場景預測、注視點自主選擇、各種人眼運動、協同控制等功能,實現不少于兩個場景的應用。
研究內容:研發用于動態雙目的多模態信息采集、快速認知、快速決策與快速反應的類腦多功能可重構芯片組件,開發視野中200ms后場景的三維構建算法,注視點選擇延時小于0.5s,誤差不超過5mm的協同控制,系統功耗不超過20W,實現動態雙目的各種人眼運動,面向低空無人機、人形機器人等,完成仿生眼在應用場景的部署和驗證。
里程碑1:完成類腦立體視覺可重構芯片組件的原型開發,組件測試驗證,完成裝載動態雙目的應用設備工程驗證,實現場景預測、協同控制功能。
里程碑2:完成不少于兩個場景的企業用戶應用驗證,取得用戶驗證測試報告并實現不低于500套銷售。
執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經費額度:
1.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于2:1。
2.項目啟動撥付30%;完成里程碑1并通過節點評估,撥付專項資助經費40%;完成里程碑2并通過項目驗收撥付專項資助經費30%。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牽頭。
專題二、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建設
方向1:類腦智能產業應用公共服務平臺
研究目標:打通類腦智能由科研成果向產業“新質生產力”轉化的核心鏈路,建設類腦數據集,研究類腦智能相關標準,為產業提供測試和開源開放的數據服務,初步建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類腦智能產業應用公共服務平臺,推動類腦智能產業應用落地。
研究內容: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醫療終端、具身智能機器人三大應用場景,構建不少于3套類腦行業數據集與行業應用臺架,搭建數據公共服務平臺,開源數據量5000小時以上,支持類腦新模型新算法開發與驗證,建立數據共享機制;面向類腦智能感知、傳輸、計算及表示等環節,構建體系化類腦智能標準,研究類腦智能測試評估方法和基準,建設應用驗證與測試平臺,為不少于10家用戶提供應用驗證及測試認證等服務,支撐形成行業解決方案原型,平臺服務收入不低于100萬元。
執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經費額度:
1.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75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于1:1。
2.申請者所在區原則上按不低于1:1安排區級配套。申請者須經所在區科技部門審核推薦并出具資金配套承諾函。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牽頭。
專題三、顛覆性技術研究
方向1:類腦智能新原理研究
研究內容:探索腦啟發類腦智能的新原理和新方法,設計與開發相關的算法、模型、系統;探索基于腦功能區的新型類腦計算范式,開展全腦模擬計算的研究,推動認知模型發展。
執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經費額度: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3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1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于2: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方向2:通用類腦計算架構和學習框架開發
研究內容:面向CPU、GPU以及類腦專用硬件等多元異構計算平臺,研究新型非Transformer架構的類腦大模型通用架構,開發超大規模類腦樹突計算大模型訓練框架與高效訓練優化方法,實現百億量級參數以上規模的類腦大模型的高效學習與推理部署。
執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3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于2: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方向3:新原理類腦器件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憶阻器等神經元與神經突觸等類腦器件及其大規模集成技術,實現芯片級集成與系統功能驗證,為更高生物置信度和更大網絡規模的類腦智能系統提供支撐。
執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3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0萬元,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于2: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二、申報要求
除滿足前述相應條件外,還須遵循以下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是注冊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具有組織項目實施的相應能力。
2.對于申請人在以往市級財政資金或其他機構(如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項目基礎上提出的新項目,應明確闡述二者的異同、繼承與發展關系。
3.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研誠信管理要求,項目負責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真實性,申報單位應當對申請人的申請資格負責,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內容的項目申請。
4.申報項目若提出回避專家申請的,須在提交項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時,上傳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專家名單與理由。
5.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技倫理準則。擬開展的科技活動應進行科技倫理風險評估,涉及科技部《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國科發監〔2023〕167號)第二條所列范圍科技活動的,應按要求進行科技倫理審查并提供相應的科技倫理審查批準材料。
6.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相關法規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相關規定。
7.已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市科委科技計劃在研項目2項及以上者,不得作為項目負責人申報。
8.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的有關要求。
三、申報方式
1.項目申報采用網上申報方式,無需送交紙質材料。請申請人通過“上海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統”(svc.stcsm.sh.gov.cn)進入“項目申報”,進行網上填報,由申報單位對填報內容進行網上審核后提交。
【初次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如尚未注冊賬號,請先轉入“一網通辦”注冊賬號頁面完成注冊),進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相應的指南專題,進行項目申報;
【繼續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后,繼續該項目的填報。
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2.項目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為2025年6月20日9:00,截止時間(含申報單位網上審核提交)為2025年7月9日16:30。
四、評審方式
采用一輪見面會評審方式。
五、立項公示
上海市科委將向社會公示擬立項項目清單,接受公眾異議。
六、實施管理要求
項目承擔單位須配合上海市科委項目經理團隊通過定期評估、里程碑考察、學術交流評價等方式開展里程碑節點檢查評估,市科委根據檢查評估結果,對項目做出“繼續實施”“暫停”“調整”“終止”等決定;對未達預期目標的項目,及時予以調整。
七、咨詢電話
服務熱線:8008205114(座機)、4008205114(手機)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025年6月12日
【原文下載】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類腦智能”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pdf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類腦智能”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關于上海市2025年度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計劃“生物醫藥創新發展”擬立項項目的公示
關于印發《靜安區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關于上海市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擬立項項目的公示
關于上海市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擬立項項目的公示
關于對地方標準《智能制造成熟度評估診斷和改造提升指南》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關于發行2025年上海市政府一般債券(五~六期)和專項債券(四~十八期)有關事宜的通知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