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區直各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修訂后的《廣西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5年6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廣西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做好本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工作,促進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根據《廣西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以下簡稱《獎勵辦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廣西科學技術獎勵工作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鼓勵自主創新攀登科學技術高峰、鼓勵企業牽頭的產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鼓勵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鼓勵有利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進而營造崇尚和支持創新的環境,造就科技領軍人才和一線創新人才,加速高水平創新型廣西建設。
第三條?《獎勵辦法》第一條所稱“個人、組織”,是指在本自治區的科學研究、技術發明、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以及科學技術普及、國際科技合作等科學技術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自然人、依法設立的組織。
第四條?廣西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以下簡稱獎勵委員會)委員為33人,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自治區行政部門負責人組成,每屆任期5年。主任委員由自治區科學技術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設副主任委員3—5人,秘書長1人。
秘書長由自治區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人擔任,同時兼任獎勵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獎勵辦)主任。
廣西科學技術獎監督委員會委員人選由獎勵辦提出建議,報獎勵委員會主任委員批準,實行聘任制,每屆任期1年。
第五條?行政部門的獎勵委員會委員(以下簡稱委員)因故不能出席綜合評審,經獎勵辦同意,其所在行政部門可以委托本單位相應行政職級以上人員代理。行政部門內相應行政職級以上人員均不能代理出席、或者非行政部門委員因故不能出席的,由獎勵辦聘請相應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綜合評審,并享有委員同等權利。
綜合評審出席委員和專家超過委員總數三分之二,表決結果和獎勵方案方能有效。
第六條?《獎勵辦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所稱“對參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且在本自治區工作的個人”,是指工作單位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科技工作者,不含《獎勵辦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的直接授予最高科學技術獎者。
第七條?廣西科學技術獎(以下簡稱廣西科技獎)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個人、組織的榮譽,廣西科技獎證書不作為確定科技成果權屬的依據。
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企業科技創新獎的榮譽效力等同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以下統稱三大獎)一等獎,青年科技獎榮譽效力等同于三大獎二等獎。
第八條?廣西科技獎每年評審一次。
第二章?獎勵范圍
第一節?最高科學技術獎
第九條?《獎勵辦法》第十條第一款所稱“個人”,是指在本自治區全職工作連續滿5年的科技工作者。
應當直接授予廣西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個人,不受前款所述時間限制。
第十條?《獎勵辦法》第十條第二款(一)所稱“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有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是指候選個人在技術前沿取得系列或者特別重大突破,為國內外同行所公認,在推動本自治區科學研究事業發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對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獎勵辦法》第十條第二款(二)所稱“在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中有重大貢獻,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者生態效益”,指候選個人在科學技術活動中,特別是面向國家、自治區重大需求的重點領域,取得系列或者特別重大技術發明、技術創新,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引起技術的跨越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變革,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對促進本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第十一條?《獎勵辦法》第十條第二款(三)所稱“廣西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以上”,是指三大獎特等獎及一等獎、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
第十二條?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個人應當是《廣西科技獎提名書》(以下簡稱《提名書》)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的發明人、完成人,模范踐行科學家精神,并仍然活躍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工作。
第十三條?最高科學技術獎每次授獎一般不超過1項,單項授獎人數為1人。獎勵辦可依據國家科學技術獎授獎情況,提出當年直接授予最高科學技術獎計劃,報獎勵委員會綜合評審審定。直接授獎數超過限額的,應當從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調劑。
第二節?青年科技獎
第十四條?青年科技獎分為基礎研究類、技術開發類、企業創新類3個類別,分別按各類的條件進行提名和評審。
第十五條?《獎勵辦法》第十一條第一款所稱“男性候選人不超過45周歲,女性候選人不超過48周歲”,是指在本自治區全職工作連續滿3年,提名當年1月1日(含當日),男性候選個人不超過45周歲,女性候選個人不超過48周歲。
第十六條?青年科技獎候選個人應當是《提名書》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的發明人、完成人。
第十七條?《獎勵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一)所稱“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活動中取得重大科學發現”,是指候選個人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發現重要科學現象、揭示重要科學規律、闡明重要科學理論,相關論著公開發表2年以上,得到國內外學術界所公認,推動了本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發展,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對于在自然科學上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得到國內外學術界高度評價,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重要理論支撐,對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評為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第十八條?《獎勵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二)所稱“在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開發活動中取得重大發明創造或者關鍵技術突破”,是指候選個人在關鍵工藝、設備、技術和產品等方面取得重大發明和創新,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整體成果已實現轉化和產業化2年以上,為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對于在關鍵技術或者產品上有突破性創新,創造重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顯著作用的,可以評為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第十九條?《獎勵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三)所稱“在企業自主創新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是指候選個人作為企業技術核心骨干,在企業自主創新活動中,取得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重大突破,其技術、產品已面市2年以上且市場占有率高,為提升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作出重大貢獻。
對于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上有突破性創新,創造重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為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的,可以評為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第二十條?青年科技獎單項授獎人數為1人。
第二十一條?青年科技獎重點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傾斜。
第三節?自然科學獎
第二十二條?自然科學獎候選個人應當是《提名書》列舉的代表性論文專著的作者、主編,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提出總體學術思想、研究方案;
(二)發現重要科學現象、特性和規律,并闡明科學理論學說;
(三)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決關鍵學術疑難問題或者實驗技術難點,以及對重要基礎數據進行系統收集和綜合分析。
第一候選個人應在本自治區全職工作連續滿1年。
第二十三條?自然科學獎第一候選組織應當是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組織。
第二十四條?《提名書》列舉的代表性論文專著應當公開發表2年以上,且前三作者(含通訊作者)署名單位中包含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單位的論文專著占比應當大于二分之一。鼓勵主要論著優先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
第二十五條?自然科學獎授獎等級根據候選者取得的科學發現進行綜合評定,評審標準如下:
(一)在科學上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發現的自然現象、揭示的科學規律、提出的學術理論或者研究方法為國內外學術界所公認,引領本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發展,或者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重要理論支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二)在科學上取得重要原創性突破,發現的自然現象、揭示的科學規律、提出的學術理論或者研究方法為國內外學術界所公認,推動本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發展,或者為相關技術突破提供理論支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三)在科學上取得重要突破,發現的自然現象、揭示的科學規律、提出的學術理論或者研究方法為學術界引用和應用,推動本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發展,或者為相關技術突破提供理論支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影響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前瞻性、引領性特別突出,取得特別重大科學突破,具有特別重大科學價值,產生特別重大影響的,可以評為特等獎。
第二十六條?自然科學獎特等獎每次授獎不超過1項,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30人,授獎組織不超過10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人,授獎組織不超過5個。
第四節?技術發明獎
第二十七條?技術發明獎候選個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提出總體方案設計、技術路線;
(二)直接參與技術發明,或者對技術難點給出建設性解決方案;
(三)創造性地實現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及產業化。
第一候選個人應在本自治區全職工作連續滿1年。
前三候選個人應當是《提名書》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中授權發明專利的發明人。
第二十八條?技術發明獎第一候選組織應當是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組織。
第二十九條?《獎勵辦法》第十三條第二款(一)所稱“前人尚未發明或者尚未公開”,是指該項技術發明為國內外首創,或者雖然國內外已有,但主要技術內容尚未在國內外公眾媒體、公開渠道上發表,也未曾在國內外公開使用過。
第三十條?《獎勵辦法》第十三條第二款(一)所稱“產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種儀器、設備、器械、工具、軟件以及生物新品種等;所稱“工藝”,包括但不限于工業、農業、醫療衛生等各種技術、方法;所稱“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應用各種技術方法獲得的新物質等;所稱“器件”,包括但不限于儀器、器械上的主要零件;所稱“系統”,是指產品、工藝、材料及器件的技術綜合。
第三十一條?《提名書》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應當整體應用2年以上,且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單位作為原始權利人或起草人的占比應當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三十二條?技術發明獎授獎等級根據候選者取得的技術發明進行綜合評定,評審標準如下:
(一)在技術發明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術思路獨特,技術上有重大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創造重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推動相關領域技術進步有顯著作用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二)在技術發明上取得重大進展,技術思路新穎,技術上有較大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領先水平,創造顯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推動相關領域技術進步有較大作用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三)在技術發明上取得重要進展,技術思路新穎,技術上有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國內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創造顯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推動相關領域技術進步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原始性、顛覆性創新特別突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顯著優于國內外同類技術或者產品、創造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巨大,對搶占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可以評為特等獎。
第三十三條?技術發明獎特等獎每次授獎不超過1項,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30人,授獎組織不超過10個;一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5人,授獎組織不超過8個;二等獎、三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人,授獎組織不超過6個。
第五節?科學技術進步獎
第三十四條?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產業創新類、社會公益類、科學技術普及類3個類別,分別按各類的條件進行提名和評審。
第三十五條?科學技術進步獎候選個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提出總體方案設計、技術路線;
(二)直接參與技術攻關,或者對技術難點給出建設性解決方案;
(三)創造性地實現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廣應用或產業化;
(四)對優秀科普作品的創作出版、宣傳推廣作出主要貢獻。
科學技術進步獎科學技術普及類候選個人應當是對科普作品的創作做出直接貢獻的主創人員。
第三十六條?科學技術進步獎第一候選組織應當是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組織。
第三十七條?《提名書(產業創新類、社會公益類)》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應當整體應用2年以上,且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單位作為原始權利人或起草人的占比應當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三十八條?《獎勵辦法》第十四條第二款(三)所稱“科普作品”,是指由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單位或工作個人作為著作權人,已公開出版發行2年以上的科普圖書、科普電子出版物和科普音像制品。科普音像制品是指以錄音帶、錄像帶、唱片、激光唱盤和激光視盤等為載體的公開出版、發行的科普出版物。
第三十九條?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等級根據候選者取得的科技成果進行綜合評定,評審標準如下:
(一)科學技術進步獎產業創新類
1.在關鍵技術或者產品上有重大創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同類技術或者產品的先進水平,市場競爭力強,創造重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顯著作用,為服務經濟主戰場或國家、自治區重大需求做出重大貢獻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2.在關鍵技術或者產品上有重要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或者產品的領先水平,市場競爭力較強,創造顯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較大作用,為服務經濟主戰場或國家、自治區重大需求做出較大貢獻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3.在關鍵技術或者產品上有顯著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或者產品的先進水平,市場競爭力較強,創造較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一定作用,為服務經濟主戰場或國家、自治區重大需求做出一定貢獻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創新性特別突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顯著優于國內外同類技術或者產品、創造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巨大、促進行業科技進步作用特別顯著,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可以評為特等獎。
(二)科學技術進步獎社會公益類
1.在關鍵技術或者產品上有重大創新,技術難度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同類技術或者產品的先進水平,得到行業廣泛應用,創造重大社會生態效益,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或服務國家、自治區重大需求做出重大貢獻的,可以評為一等獎。
2.在關鍵技術或者產品上有重要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或者產品的領先水平,得到行業大規模應用,創造顯著社會生態效益,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或服務國家、自治區重大需求做出較大貢獻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3.在關鍵技術或者產品上有顯著創新,技術難度較大,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或者產品的先進水平,得到行業較大規模應用,創造較大社會生態效益,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或服務國家、自治區重大需求做出一定貢獻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對于創新性特別突出、主要技術指標顯著優于國內外同類技術或者產品、創造社會生態效益巨大、促進社會進步作用特別顯著,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可以評為特等獎。
(三)科學技術進步獎科學技術普及類
1.科普作品的創作手法、表現形式有重要創新,作品質量優秀,在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力,發行數量大,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評為二等獎。
2.科普作品的創作手法、表現形式有較大創新,作品質量優秀,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發行數量大,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有顯著作用的,可以評為三等獎。
第四十條?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每次授獎不超過1項,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30人,授獎組織不超過10個;一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5人,授獎組織不超過8個;二等獎、三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人,授獎組織不超過6個。
第六節?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
第四十一條?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候選個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促進本自治區內外雙方的科技成果引進轉化合作;
(二)提出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再創新總體方案設計;
(三)直接參與技術消化及攻關,或對技術難點給出建設性解決方案;
(四)創造性地實現和促進科技成果在本自治區推廣應用或產業化。
第四十二條?《獎勵辦法》第十五條第二款(一)所稱“從本自治區外引進先進科技成果,通過與成果輸出方合作實現消化吸收再創新并大規模應用”,是指自本自治區外引進的科技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仍歸本自治區外單位、個人所有,本自治區個人或組織可以合法使用,并通過消化吸收形成自主科技成果,在本自治區內大規模應用及產業化。
第四十三條?《獎勵辦法》第十五條第二款(二)所稱“經濟效益”,是指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單位應用第四十二條所述科技成果創造的經濟效益。
第四十四條?《提名書》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應當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整體應用2年以上,本自治區行政區劃內的單位作為權利人或起草人的有且占比應當小于二分之一。
第四十五條?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5人,授獎組織不超過10個。
第七節?企業科技創新獎
第四十六條?企業科技創新獎候選組織應當是《提名書》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的原始權利人或起草人。
第四十七條?《獎勵辦法》第十六條第二款(一)所稱“創新體系”,是指企業制定的研究開發組織管理制度,以及建立的研發投入核算體系;所稱“持續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是指企業屬于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成熟穩定的技術創新團隊,建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近3年主營業務收入均在1億元以上且一般持續增長,未出現經營虧損情況(研發投入視同利潤),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比不低于70%。主營業務收入小于10億元(含)的,研發費用占比不低于5%,主營業務收入在10億元至50億元(含)的,研發費用占比不低于4%。
第四十八條?企業科技創新獎單項授獎企業數為1個,獲獎者(含其全資子公司)再次被提名應當間隔4年。
第四十九條?企業科技創新獎獎金由獲獎者分配給在職的核心研發團隊成員。
第八節?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第五十條?《獎勵辦法》第十七條所稱“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是指在雙邊或者多邊國際科技合作中對本自治區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科技管理人員或者從事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管理等活動的外國組織、國際組織。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每次授予個人或者組織不超過3個。
第五十一條?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候選者應當對華友好,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在與本自治區公民或者組織進行合作研究、開發等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對本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并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
(二)在向本自治區公民或者組織傳授先進科學技術、提出重要科技發展建議與對策、培養科技人才或者管理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推進了本自治區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并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
(三)在積極宣傳本自治區的科技政策與科技成就、促進本自治區與其他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提升本自治區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并對本自治區的科學技術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
第三章?提名和受理
第五十二條?《獎勵辦法》第十八條(四)所稱“專家學者”,是指國家科學技術獎完成人、廣西三大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所稱“組織機構”,包括自治區總工會、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中直駐桂單位等,以及獎勵辦公布的,正常開展授獎活動的社會科技獎設獎機構。
第五十三條?提名單位應當在本地區、本行業或本系統范圍內限額提名。提名專家應當在熟悉的學科領域內提名,每次可獨立提名廣西科技獎1項,不能提名所在工作單位的候選者。
提名專家不能作為當年廣西科技獎的候選個人或評審專家。
第五十四條?提名者對提名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確保支撐提名的數據、指標、學術成果、候選者貢獻以及其他證明材料完整屬實,并客觀反映學術價值、應用情況和經濟社會效益等。提名者應當就候選人政治、品行、作風、廉潔等情況聽取其所在單位意見,候選人所在單位應當在征求相關紀檢監察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做好審核把關。
受到黨紀處分或者政務處分并處于影響期的相關個人不得被提名或授予廣西科技獎。
第五十五條?最高科學技術獎由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中直駐桂單位提名,且各提名單位限額1項,并應當征求5名以上熟悉該學科領域院士的意見。三大獎特等獎由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中直駐桂單位、設區市人民政府提名,并應當征求3名以上熟悉該學科領域院士的意見。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企業科技創新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中直駐桂單位、設區市人民政府提名。提名單位提名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三大獎一等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應當征求3名以上熟悉該學科領域具有正高級職稱專家的意見。
征求意見的有關院士、專家不得作為當年廣西科技獎的候選個人或評審專家。
第五十六條?提名者應當在《提名書》中明確候選者的貢獻大小并排序,明確三大獎候選者的提名等級。被提名為一等獎或二等獎的,可以分別再提名二等獎或三等獎作為次選等級。
第五十七條?候選者應當為《提名書》列舉的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辦理科技成果登記,科普作品除外。
第五十八條?同一個人當年不能被重復提名為廣西科技獎候選個人。個人是廣西科技獎三大獎、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第一獲得者的,再次被提名三大獎、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應當間隔1年。
被提名時,候選個人一般應在提名當年1月1日(含當日)已年滿18周歲。
第五十九條?外籍人士在華從事科技工作連續滿1年的,可以被提名為三大獎及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候選個人。
第六十條?撤回提名應當由提名者通過書面向獎勵辦提出。形式審查公示結束后主動撤回提名的成果第一完成人再次被提名應當間隔1年。
第六十一條?獎勵辦應當對接收的《提名書》進行形式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由提名者在規定期限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受理。
第四章?評?審
第六十二條?獎勵辦負責擬定三大獎名額分配。各獎項的名額可以按下列規則調劑:
(一)最高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獎、企業科技創新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出現空缺的,可以調劑到科學技術進步獎使用;
(二)三大獎特等獎出現空缺的,可以調劑到該獎項其余獎級使用;
(三)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出現空缺的,可以調劑到科學技術進步獎對應或以下等級使用;
(四)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出現空缺的,調劑到該獎項以下等級使用。
第六十三條?獎勵辦負責制定廣西科技獎評審指標體系,擬定網絡評審、行業評審出線名額。
第六十四條?網絡評審程序及通過票數:
網絡評審組以網絡形式,根據有關指標體系對候選者進行評審,并進行記名投票、打參考分。
獎勵辦根據出線名額劃定通過票數,篩選出進入行業評審的候選者及其等級。得票數相同且超出限額的,依據參考分高低確定。
第六十五條?行業評審程序:
行業評審組以會議形式,根據有關指標體系對候選者進行評審,按出線名額,通過記名投票產生進入綜合評審的候選者及其等級。落選者被提名有次選等級的,自動進入相應等級的投票環節。
第六十六條?綜合評審程序:
獎勵委員會以會議形式,根據有關指標體系對候選者進行評審,按獎勵名額,通過記名投票產生擬授獎者及其等級。落選者被提名有次選等級的,自動進入相應等級的投票環節。
綜合評審前獎勵辦可以組織對部分候選人或候選成果進行現場考察,并在綜合評審時向獎勵委員會報告考察情況。
第六十七條?行業評審和綜合評審通過票數:最高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特等獎通過票數應當大于參評委員和專家數的五分之四,其他獎項通過票數應當不小于參評委員和專家數的四分之三。首輪投票為差額投票且出現名額空缺的,按照不超過缺額數選取落選者進行二次投票。
第六十八條?《獎勵辦法》第二十八條所稱“利害關系人”,是指與候選個人屬于配偶、子女、兄弟姐妹關系。
評審專家與前三候選個人屬于研究生師生關系的,不得參加涉及成果的評審活動。
委員或評審專家是候選個人利害關系人的、是當年提名專家的、是當年提名意見征求專家的、或者工作單位是候選組織的,應當主動回避。
第六十九條?獎勵委員會根據綜合評審結果和直接授予最高科學技術獎計劃,提出當年廣西科技獎獎勵方案。
第五章?異議處理
第七十條?廣西科技獎接受紀檢監察和社會監督。任何單位、個人對候選者持有異議的,可以在下列時期提出:
(一)提名前公示期。于《獎勵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所述公示期內向提名者、候選個人工作單位、候選組織提出;
(二)提名后公示期。于《獎勵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九條第一款所述公示期內向獎勵辦提出。
第七十一條?獎勵辦負責異議的受理和督辦,應當對收到的異議材料進行審查,同時符合下列規定的,予以受理。
(一)在公示期內提出;
(二)以真實身份通過書面提出,并提供有效聯系方式,個人提出的,應當在書面材料上簽署真實姓名;以單位名義提出的,應當加蓋本單位公章;
(三)反映情況與《提名書》內容相關,并提供實質性證據材料。
異議材料未符合前款規定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匿名且僅列舉出弄虛作假、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成果拼湊包裝等行為名稱但無實質內容的;
(二)假冒他人名義提出的;
(三)以不同意學術界公認的某項理論或事實為由,對涉及該理論或事實的成果提出異議,無法通過調查處理解決的;
(四)異議內容與成果提名材料內容無關的;
(五)反映情況與已調查處理完畢的異議內容相同或相似,且未提供新的有效證據,已無重復處理價值。
第七十二條?對決定受理的異議,實行分類處理:
(一)學術類異議:反映學術問題和候選個人、候選組織爭議的,由獎勵辦轉送提名者,限期調查處理;
(二)紀律類異議:反映候選個人、候選組織黨紀政紀或其他違法違紀問題的,由科學技術行政管理部門轉交具有相應干部監督權限的紀檢監察機關,或相應執法部門處理;涉及違反評審紀律的,由獎勵辦組織調查處理。
第七十三條?提名者應當及時向相關候選者轉達異議內容,責成提出申辯材料;必要時可以通過組織專家現場核查、召開聽證會等方式調查取證。提名者應在獎勵辦規定的期限內完成調查核實并報送結果。報送的異議處理材料一般應包括:
(一)異議調查處理情況報告;
(二)相關候選個人、候選組織申辯材料;
(三)專家咨詢意見(如有);
(四)提名者的明確處理意見。
經處理變更提名材料內容的,還應提交提名材料變更情況說明及相關文件材料。
異議處理材料報送不齊的,或提名者不作出明確表態的,視為未處理完畢。
第七十四條?獎勵辦、提名者以及其他參與異議調查的單位、個人應當維護異議者的合法權益,對其身份予以保密,確實需要公開的,應當征得異議者同意。單位提出異議的,以及個人提出涉及自身的侵權異議的,不適用異議人身份保密措施。
第七十五條?異議者應當主動配合調查,不配合調查的,視為主動放棄異議。異議者應當對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經查實屬于誣告陷害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或者移交有關機關依法處理。?
第七十六條?提名者因客觀原因在成果評審前不能及時完成調查處理的,應向獎勵辦書面說明原因,并可以申請延期處理。
延期處理的成果經批準緩評后,提名者應當繼續履行異議調查處理責任。在下一次提名工作截止前完成調查處理并報齊相關材料,且成果技術內容無實質性變更的,可以按其緩評節點提交下一次后續程序的評審;下一次仍未能提交評審的,視為放棄提名,如今后再次以相關技術內容提名,須隔1年以上進行。再次被提名時,須一并提交異議處理情況的書面報告及相關處理材料。
第七十七條?以下情況提名者應向獎勵辦申請撤回提名:
(一)相關候選個人、候選組織在規定時間內未提出申辯材料的;
(二)經調查認為異議成立,或存在其他情況影響成果繼續評審的;
(三)經調查處理對成果技術內容需要進行實質性變更的;
(四)異議所涉事項正處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等程序中的;
(五)因異議原因相關候選個人、候選組織要求退出評審的;
(六)提名者無法完成異議調查處理的。
第七十八條?異議在下一個評審環節前調查核實完畢的,提交相應節點繼續評審。評審專家審閱異議處理材料,對異議內容是否影響成果授獎做出投票判斷。
第七十九條?對在異議調查中發現當事人涉嫌存在科研不端行為的,轉送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
對經查實的嚴重科研失信行為,按有關規定記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與有關單位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第八十條?《獎勵辦法》第三十條所稱“監督委員會應當全程監督廣西科學技術獎的受理審查、評審、異議處理工作”,是指廣西科技獎受理、形式審查、評審、公示、異議處理實施過程中的合法合規性,監督委員會應當予以監督。
第六章?附?則
第八十一條?廣西科技獎的提名、評審、授獎不收取任何費用。產生的會議費、評審勞務費、獎金以及其他相關費用,按國家及本自治區有關規定執行,并自覺接受審計部門監督。
第八十二條?本細則由自治區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解釋。
第八十三條?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2024年5月11日印發的《廣西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桂科規字〔2024〕4號)同時廢止。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自治區科技廳關于印發《廣西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桂科規字〔2025〕8號)
關于印發南寧市知識產權服務企業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
轉發自治區科技廳關于申報建設2025年首批廣西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通知
自治區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專班關于印發《廣西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指引》的通知
貴港市科學技術局?貴港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征集2025年水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與產品的通知
轉發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于征集2025年水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與產品的通知
自治區科技廳關于開展2024年度廣西大型科研儀器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桂科發〔2025〕243號)
自治區科技廳關于“動力裝備行業大模型研發與應用示范”等15項擬立項項目(2025年第二批廣西科技計劃擬立項項目)的公示
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辦公室關于征集2025年度專利轉化運用優秀案例的通知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公布2025年廣西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智能工廠(先進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基礎級智能工廠)認定名單的通知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