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能源行業管理部門,相關企事業單位:
按照全省職稱評審工作總體安排,現就開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領域工程系列中、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審范圍和專業
(一)評審范圍
1.全省能源行業(不含已具備評審權限的市及其他評委會組建單位)企事業單位中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人員應當為本單位在崗專業技術人員,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及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參加職稱評審。
2.對實行專業技術崗位管理的事業單位,按照評聘結合的原則,上報人員數和空缺崗位數按照1:1申報。當年能夠空出的專業技術崗位,可以提前使用。
3.下列情形不得申報或延遲申報:
(1)近五年年度考核有不合格的,不得申報;
(2)受到黨政紀處分,處分期未滿的,不得申報;
(3)提供虛假申報材料,取消當年參加評審資格,從次年起3年內不得申報;
(4)任現職以來,出現重大工作事故,造成重大損失、產生惡劣影響的,晉升高一級職稱時在國家規定任職年限條件上至少延遲3年申報。
(二)評審專業
礦業、測繪、地質、機械、電氣、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工藝、化工分析)、環境(環境工程)、能源動力、儀器儀表(儀器儀表工程)、信息通信(煤礦監測監控、信息工程)、自動化(煤礦智能化、過程控制自動化、熱工自動化、電氣自動化)、土木(電力工程、燃氣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筑)、石油與天然氣、安全(電力安全、燃氣安全)、技術轉移轉化領域。礦業、測繪等領域相關二級專業目錄參見附件1。
工程技術領域實行執業資格考試的專業,不再開展相應層級的職稱評審。
二、申報條件
(一)基本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法規,熱愛本職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操守。
2.近5年個人年度考核為合格以上等次。
3.按照要求完成繼續教育培訓學習。2021至2025年每人每年參加繼續教育公需課學習不少于24小時,專業課學習不少于56小時。
(二)學歷、資歷條件
申報人員所學專業一般應與申報專業相同或相近,且具備下列學歷、資歷條件之一:
1.工程師
(1)獲得博士學位,或具備碩士學位或第二學士學位,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2年,經考察合格,可認定工程師;
(2)獲得碩士學位或取得第二學士學位,聘任助理工程師滿2年;
(3)大學本科、大專畢業,聘任助理工程師滿4年;
(4)中專學歷,累計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3年,聘任助理工程師滿4年;
(5)后取中專學歷,累計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6年,聘任助理工程師滿4年;
(6)其他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確因業績突出,從事本專業工作滿16年的專業技術人才,聘任助理工程師滿4年,可由所在單位破格推薦申報。
2.高級工程師
(1)獲得博士學位,聘任工程師滿2年;
(2)獲得碩士學位,或第二學士學位,或大學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聘任工程師滿5年;
(3)后取本科學歷,累計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15年,聘任工程師滿5年;
(4)大專畢業后直接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20年,聘任工程師滿5年;
(5)后取大專學歷,累計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25年,聘任工程師滿5年;
(6)在縣以下(含縣級)基層單位工作,中專畢業后直接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28年,聘任工程師滿5年;
(7)在縣以下(含縣級)基層單位工作,后取中專學歷,累計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30年,聘任工程師滿5年。
(三)業績、成果條件
1.工程師
申報工程師職稱資格,申報人員在聘任助理工程師期間,應完成下列業績成果兩項及以上;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具有援藏、援疆、援青1年以上工作經歷的申報人員,完成下列一項及以上:
(1)作為參與人獲得國家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或者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以上獎勵。
(2)作為參與人獲得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1項以上;或獲得國家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2項以上。
(3)作為參與人承擔過國家科研攻關或重點科研項目,或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并具有相關政府部門文件證書等證明材料。
(4)作為參與人完成1項以上大中型工程設計、生產等項目,通過項目鑒定或驗收,經實踐檢驗并經有關部門或專家鑒定,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作為參與人完成1項以上大中型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創新、設備改進、成果產業化等項目,通過項目鑒定或驗收,經實踐檢驗并經有關部門或專家鑒定,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6)作為參與人承擔過1項以上重點新產品的研制、設計制造、安裝或調試工作,通過項目鑒定或驗收,經實踐檢驗并經有關部門或專家鑒定,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作為參與人編制過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1項以上技術標準、技術規范,該標準或規范已頒布實施,并具有相關部門文件證書等證明材料。
(8)作為參與人解決過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填補行業內某一技術領域空白或對技術有較大提升,并通過相關部門鑒定或驗收。
(9)擔任中、小型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或主持過小項目的全過程施工,在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10)在本專業較有影響的正式出版期刊(須有ISSN、CN刊號)發表2篇專業論文(第2篇論文可用項目報告、工程方案、設計文件、行業工法、技術規范、專利成果等替代,但不得與參評業績重復使用),每篇字數不少于2000字;或著有本專業學術著作1部(須有ISBN、CIP號),獨著3萬字以上或合著本人完成3萬字以上,并有相關證明材料。論文、著作均需提供網絡查詢截圖。
2.高級工程師
申報高級工程師職稱資格,申報人員在聘任工程師期間,應完成下列業績成果兩項及以上;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具有援藏、援疆、援青1年以上工作經歷的申報人員,完成下列一項及以上:
(1)主持或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或者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以上獎勵(一等獎前9名,二等獎前7名,三等獎前3名)。
(2)獲得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1項以上,為前五完成人;或獲得國家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2項以上,均為前三完成人。
(3)主持或作為前七完成人承擔過國家科研攻關或重點科研項目;或者主持或作為前五完成人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并具有相關部門文件證書等證明材料。
(4)主持或作為前五完成人完成1項以上大中型工程設計、建設、生產、技術改造等項目,通過項目竣工驗收,經實踐檢驗并經有關部門或專家認證或鑒定,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主持或作為前五完成人完成1項以上大中型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產品研發、應用等項目,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并獲得廳局級、市級以上或者央企集團、省屬大型企業集團的表彰獎勵。
(6)參與編制過國家級、省級、市級1項以上行業技術標準、技術規范,該標準或規范已頒布實施,并具有相關部門文件證書等證明材料。
(7)主持或作為前五完成人解決過企業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填補行業內某一技術領域空白或對技術有較大提升,并通過相關部門鑒定或驗收。
(8)個人獲得市級以上黨委、政府授予的有關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先進榮譽稱號或入選市級以上人才工程項目。
(9)在指導、培養中青年學術技術骨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指導工程師或研究生在實際工作中能發揮重要作用;或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并安置大量人員就業,被市級以上黨委、政府評為納稅大戶的企業(含部門)生產技術負責人(須連續任職滿2年,并附企業年上繳稅金單)。
(10)在野外或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技術崗位連續從事本專業25年以上,生產技術管理實踐經驗豐富且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
(11)在本專業較有影響的正式出版期刊(須有ISSN、CN刊號)發表3篇專業論文(其中第一作者不少于2篇,第3篇論文可用項目報告、工程方案、設計文件、行業工法、技術規范、專利成果等替代,但不得與參評業績重復使用),每篇字數不少于2000字;或著有本專業學術著作1部(須有ISBN、CIP號),獨著5萬字以上或合著本人完成5萬字以上,并有相關證明材料。論文、著作均需提供網絡查詢截圖。
對不具備學歷、資歷條件,但工作實績突出的人員,達到上述業績、成果條件中三條(含)以上,可破格申請高級工程師。
(四)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統一要求,由用人單位根據崗位需要自主確定。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報:
1.近三年被單位通報批評者。
2.任現職以來出現重大工作事故,造成惡劣影響的。
3.受到黨政紀處分,處分期未滿的。
4.企業、個人有嚴重失信記錄,被列入“黑名單”的。
5.提供虛假材料的,取消當年參評資格并予以通報批評,三年內不得重新申報。
三、材料申報
(一)個人申報(8月10日前完成)
參評人員向所屬單位提出申請,訪問陜西省職稱網上申報系統(https://rszwfw.qinyunjiuye.cn/zcsb/)進行注冊,按照網頁提示及要求準備相關電子支撐材料(所有業績類成果必須是本人任現職以后獲得)并填寫相關信息后,系統自動生成《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申報人員評審簡表》(以下簡稱《評審簡表》)。本人確認無誤后,將個人參評材料上傳至所屬單位。
(二)單位審核公示
1.推薦單位審核(8月20日前完成)
參評人員所屬單位通過訪問陜西省職稱網上申報系統,審核參評人員提交的參評信息,并將參評人員《評審簡表》在本單位公示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由所屬單位出具公示結果證明、崗位空缺證明,按照管理權限逐級上傳。各用人單位要繼續嚴格落實審核、推薦、監督等工作要求,確保推薦工作質量。
2.主管單位審核(8月31日前完成)
各市(區)能源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對其管理的能源企事業單位(含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評人員申報信息審查把關后推送至各市(區)人社部門,經市(區)人社部門審核匯總后將結果上傳至省能源局工程系列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中央駐陜、省級能源企事業單位負責對單位系統內參評人員申報信息進行審核匯總,并將結果上傳至省能源局工程系列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
各主管單位審核匯總結束后,通過系統導出《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人員花名冊》,打印加蓋公章并生成JPG文件上傳至省能源局工程系列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各中央駐陜單位還須出具本單位系統委托評審函,加蓋公章后生成JPG文件上傳至省能源局工程系列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不受理個人上報和越級上報。
四、有關事項
(一)職稱資格確認
外省(含中央駐陜、軍隊轉業)調入我省的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確認工作,由相應系列(專業)的職稱評審委員會受理。專家評價通過后按規定程序備案確認,任職資格時間按照原任職資格時間計算。職稱確認和晉升可同次進行。
(二)職稱資格轉換
已評聘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因工作需要轉換到新的專業技術崗位,在新崗位工作滿一年后可申報轉換職稱系列,按照新從事的職稱系列(專業)評審條件進行轉換評審,由相應系列(專業)的職稱評審委員會受理。轉換評審通過后,晉升高一級職稱時原任職時間可以連續計算。職稱轉換和晉升不可同次進行。國家統一考試的職稱系列(專業)按有關政策執行。
(三)高技能人才貫通政策
高技能人才申報職稱評審,本人從事專業須與申報的職稱專業相同或相近,具體評審條件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工作的通知》(陜人社發〔2021〕36號)執行。
(四)非公經濟組織職稱評審
非公有制能源經濟組織(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申報職稱評審,按《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省民營企業職稱工作的通知》(陜人社函〔2020〕565號)執行。
(五)綠色通道考核認定
突出貢獻人才和引進高層次人才考核認定,按照《陜西省突出貢獻人才和引進高層次人才高級職稱考核認定辦法》(陜人社發〔2019〕40號)執行。
(六)部分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系
根據人社部和相關國家部委文件規定,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取得與職稱有對應關系的職業資格,即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并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對應關系按照省人社廳《關于明確部分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系的通知》(陜人社函〔2019〕181號)和《關于明確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與中級職稱對應關系的通知》(陜人社函〔2022〕513號)執行。
(七)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政策
技術轉移轉化人才申報職稱,按照《關于做好陜西省高校技術轉移轉化專業人才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陜人社發〔2021〕31號)和《關于印發<加快推動技術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八條措施>的通知》(陜人社函〔2024〕225號)執行。
(八)評審政策傾斜
1.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按照《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工作的實施意見》(陜人社發〔2017〕47號)執行。
2.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按照《關于鄉村振興人才職稱晉升支持政策的通知》(陜人社發〔2022〕34號)執行。
3.援藏援疆援青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注重考察援派期間工作業績、實際貢獻和支援成果。對論文、科研成果不做硬性要求,工作總結、教學成果、技術推廣總結等可替代論文要求。對繼續教育學分不作要求。援派期為3年的,援派期滿后可提前申報高一級職稱。援派專業技術人員選擇在我省參加職稱評審時,可采取視頻通話答辯或免除答辯。
(九)初級職稱認定(評審)
初級職稱認定(評審)按照《關于全省能源領域工程系列初級職稱認定(評審)工作的通知》(陜發改能綜合〔2024〕1427號)執行。
(十)年限及論文要求
參評人員的學歷、任職資格年限計算時間截止為2025年12月31日,參評論文、科研項目等發表、完成時間截止為2025年8月10日。論文刊用通知、用稿清樣均不能作為參評論文。
(十一)證書辦理
???本次評審實行電子化證書,不再發放紙質證書。
(十二)收費標準
按原省物價局核定的收費標準,中、高級職稱評審費每人200、400元。繳費采用線上支付方式進行,具體安排另行通知(請參評人員預留正確手機號碼,屆時留意手機短信,注意防止短信自動屏蔽)。
(十三)答辯安排
高級職稱參評人員須參加專業答辯,答辯環節安排另行通知。
(十四)評審公示
省能源局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組建中級、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對申報人員材料進行評審。評審結果通過省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官網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
五、有關要求?
1.參評人員和有關單位要認真學習《陜西省職稱評審操作手冊》(網上申報系統主頁中),按照《手冊》規范進行操作,以免影響正常評審。
2.職稱評審電子化申報材料須嚴格按照要求制作和上傳,具體見附件2。
3.個人申報開始前,各市(區)能源行業管理部門向本級人社部門申請登錄賬號、密碼及授權碼;中央駐陜、省級能源企事業單位向省能源局申請登錄賬號、密碼及授權碼(郵箱:fgwnyc@shaanxi.gov.cn),郵件中需注明單位全稱、經辦人姓名、聯系電話,其余各單位按照管理關系申請本單位登錄賬號。已有登錄賬號的不用重復申請。
4.職稱申報系統上傳的證件、資料掃描件須清晰完整,模糊不清的,視為無效資料;證件圖片(學歷、職稱、職業資格等)、評審材料(各類表格證明、論文論著、反映個人專業工作業績、繼續教育、年度考核等)、公示證明中未上傳相關資料或上傳無關資料的,視為無效資料。
5.參評材料若存在涉密情況,需進行脫密處理,在線下以紙質形式報送,所有報送材料不再退回。
6.請參評人員及各單位按時完成申報、審核、上傳等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7.為確保職稱評審工作正常開展,及時溝通信息、解讀政策,組建省能源局職稱評審經辦人交流QQ群:824384398,加群請注明單位名稱、經辦人崗位、姓名及聯系電話。
8.申報過程中如有疑問,請及時聯系省發展改革委能源綜合處。
聯系方式:029—63913124、029—63913641
附件1:二級專業名錄參考
附件2:電子化評審材料要求????????????????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5年6月30日
附件1
二級專業名錄參考
1.礦業:礦井地質、采礦、礦建、選礦、火工、機電、化驗、運輸、通風工程等;
2.測繪:測繪工程、測量工程、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
3.地質:地質工程、物探、鉆探、水工環地質等;
4.機械: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等;
5.電氣:電氣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
6.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工藝、化工分析等;
7.環境:環境工程等;
8.能源動力:熱能動力、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輸配電及用電、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工程、工業工程等;
9.儀器儀表:儀器儀表工程等;
10.信息通信:煤礦監測監控、信息工程等;
11.自動化:煤礦智能化、過程控制自動化、熱工自動化、電氣自動化等;
12.土木:電力工程、燃氣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筑等;
13.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物探、測井、鉆井工程、石油機械、油氣田開發工程、管道工程、地面建設、油氣儲運、煉油、燃氣工程等;
14.安全:電力安全、燃氣安全等;
15.技術轉移轉化。
附件2
電子化評審材料要求
為提高評審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節約資源與評審成本,申報材料須按本要求實施電子化。
一、支撐材料電子化基本方法
首先將紙質參評材料以數碼掃描或拍照的方式清晰轉換為JPG或PDF格式圖片,除參評人員個人照片大小不能超過300K以外,其他參評材料每張圖片的大小不能超過600K。若在上傳過程中,發現圖片超過限制大小,可使用系統中的圖片處理工具按照系統中的操作說明將圖片大小處理在600K以內再上傳。申報人員將材料上傳至系統后,須對所有圖片進行檢查測試,確保打開順暢且清晰無誤。
二、職稱系統支撐材料模塊類別及文件上傳規則
(一)照片。建議626像素(高)×413像素(寬)。文件大小不超過300K,支持JPG、PNG、JPEG格式,將照片上傳至系統中的照片模塊。
(二)證件電子照片。登錄系統后,在證件電子圖片模塊中上傳身份證(正、反面兩張)、學歷及學位證書(同時上傳學信網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或教育部門出具的學歷認證報告、或畢業登記表)、職稱證書、職(執)業資格證書等證明材料。系統中帶紅色星號的項目為必傳項,其他證件材料若有可選擇上傳。
(三)評審申報材料。登錄系統中,在評審申報材料模塊中上傳相應的電子化材料。
1.證明:《申報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誠信承諾書》,任現職以來工作情況證明材料;
2.專業論文、著作:內容依次為論文論著成果目錄、逐篇(部)論文論著(包括封面、出版或版權信息頁、相關目錄頁、本人撰寫完成的內容部分)的原件電子化材料;
3.任現職以來獲得的科研成果材料;
4.任現職以來獲得的專業獎勵證書;
5.任現職以來獲得的其他獎勵證書;
6.參加繼續教育培訓證書或證明材料。
(四)評審表。根據參評人員錄入的基本信息,學歷信息等,系統會自動生成《評審表》,無需參評人員自己填寫。公示證明由推薦單位登錄系統上傳。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