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2024年濰坊市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實施方案(備案)》要求,加快全市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步伐,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打造全國新型技術改造“濰坊樣板”,確保高質量完成試點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完成重點行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任務
到2026年,組織實施重點項目20個,包括“點”上項目16個、“線”上項目2個、“面”上項目2個。重點行業累計實施數字化技術改造的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719家。
(一)實施“點”上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強化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的組織實施和跟蹤服務。探索新業態和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動老舊裝置綜合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等,推動國產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全市新增智能工廠、綠色工廠標桿15家(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大數據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1.通用設備制造業。引導企業加快5G應用,完成工業網絡互通、邊緣計算部署;將“啞”設備接入網絡,實時傳輸設備運行狀態至云平臺;基于故障預測機理建模等技術,對監測數據進行實時分析,評估設備健康狀態,制定設備維護保養計劃;部署智能制造裝備,推進全程數字化改造,建設智能工廠。
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引導企業完成廠區現場網絡升級,實現運營技術(OT)和信息技術(IT)應用融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數字化轉型、安全生產預測預警等能力;開展數字化綠色協同改造,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應用,打造全生命周期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引導試點企業對老舊裝置實施綜合技改。
3.汽車制造業。引導企業接入數據采集平臺和生產現場管理平臺,提升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應用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辦公自動化系統(OA)等第三方系統集成,實現企業內部信息有序流動;提升裝配加工、質量檢測等關鍵能力,促進柔性生產制造、共享制造、廠區智能物流等典型應用場景普及應用,提升企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二)開展“線”上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協同改造。充分發揮試點行業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環節實現協同和產能共享,提升行業生產制造水平,打造智慧供應鏈、綠色供應鏈。定制并推廣行業典型場景解決方案,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面向產業鏈關鍵問題研究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形成通用化的方法路徑,聯合服務商構建解決方案資源池,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享解決方案和工具包,做到“一次開發、行業復用”,實現試點行業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大數據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1.通用設備制造業。鼓勵支持試點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建設智慧供應鏈、綠色供應鏈,輻射帶動一批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共同進行技術改造。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基于自身研發創新能力優勢,圍繞研發、生產、銷售、物流等環節,開發解決方案和工具包,面向行業推廣應用。
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加強產業鏈企業間資源整合協作,構建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配套、密切協同的產業生態。抓好延鏈、固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3.汽車制造業。做大做強商用車產業鏈,延伸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重點培育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環節、高端環節的企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形成行業數字化專用工具、典型場景建設方案、系統解決方案,鼓勵使用國產設備及軟件。
(三)推動“面”上園區、集群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加快建設濱海化工園區數字化改造示范項目、動力裝備產業集群數字化改造示范項目,帶動園區、集群內企業數字化、綠色化提升全覆蓋。其中高新區作為動力裝備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園區,到2026年,新增智能工廠、制造優秀場景5個,新增綠色工廠6家。(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1.加快園區、集群企業技術改造。制定園區、集群新型技術改造實施方案,提升新型技術改造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化轉型能力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中心等基礎服務能力,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診斷評估、場景培育、解決方案、成果展示推廣等服務,實現園區、集群內規上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
2.加快園區、集群數字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推進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園區5G網絡全覆蓋,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垂直應用,為園區、集群項目整體改造提供支撐。著力建設規模化通用數據中心,打造數據中心聚集區,有效提升濰坊算力規模。
二、完成全行業新型技術改造推廣任務
到2026年,全市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455000元/人,數字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8%,關鍵生產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5%。培育數字化轉型專業化服務商580個,制定典型場景解決方案20個,復制推廣到200家以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成熟度貫標、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貫標實現全覆蓋。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到127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8%。實施期內全市統籌支持技術改造各類資金累計20.47億元。
(一)開展行業調研摸底。組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梳理生產設備類型和特點,摸清各環節設備穩定生產、能源消耗、安全風險等方面狀況。通過現場調研、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應用現狀和發展水平,梳理共性問題和發展訴求,明確新型技術改造工作方向。梳理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在產品研發、工藝優化、生產控制、節能降耗、質量管理等環節的專業服務能力,掌握需要補足的短板領域,為服務商培育工作打好基礎。(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大數據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二)培育新型技改服務商。編制《濰坊市新型技術改造服務商遴選方案》,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細分行業服務商,綜合評估備選服務商經營狀況、行業經驗、技術能力、產品開發、人員配備、資質認證、生態資源等條件,形成服務商清單。針對當前新型技術改造供給短板,圍繞工業設計、生產制造、管理運營、市場開拓等重點環節,培育和引進技術服務能力突出、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系統集成、協同制造等服務型單位,不斷完善服務商資源池。(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三)推動企業開展新型技術改造。聚焦高端化要求,支持企業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更新先進工藝設備,提高產品附加值;聚焦智能化要求,支持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對設備和系統進行改造升級,提升企業生產運營效率;聚焦綠色化要求,支持企業更新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設備,加強資源回收利用,實現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組織實施一批新型技術改造標桿項目,編制市級新型技術改造案例集,強化經驗總結宣傳推廣,向全行業更多企業進行復制。(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大數據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四)構建企業改造解決方案資源池。圍繞全市“9+3+N”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遴選新型技術改造共性解決方案,提煉和總結通用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助力企業優化生產計劃排產、設備管理、質量檢測、物料運輸、倉儲管理等環節,擇優向同行業推廣。組織產業重點企業,根據企業不同環節、不同場景的特色化需求,開展個性化解決方案的遴選工作。組織專題培訓、現場考察、行業對標、經驗交流等系列活動,引導制造業企業選好服務商、用好解決方案,高效參與新型技術改造實踐。(責任單位:市重點產業鏈各牽頭市直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五)強化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整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資源,以“產學研用”協同模式,通過開展規劃咨詢、技術落地、評估診斷等服務,積極參與企業新型技術改造,促進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科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等各類載體優勢,構建協同合作機制,整合統籌現有公共服務資源,助推企業數字化改造、園區智慧化升級。(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六)夯實新型技改基礎設施。支持工業園區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通過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5G+光網“雙千兆”、數據中心等措施,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為園區、集群企業實施內外網升級等新型技術改造提供有力支撐。推進數據中心建設,打造供電設備、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采集、互聯網服務、集成開發等上下游產業鏈,支持建設一批大型數據中心、產業大腦,引導數據中心布局向規模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向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大數據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七)提升新型技改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診斷評估、場景培育、技術驗證、規劃設計、解決方案、成果展示推廣等服務。建設數轉智改線上“服務超市”,實現工業軟件供給、應用場景共享、金融服務等線上服務,針對企業“研產供銷服”等環節數字化轉型需求,征集工業企業通用軟件和場景解決方案,“一企一策”面向企業免費試用軟件,并提供數字化轉型思路和資金支持。將鏈主企業、中小企業與本地服務商鏈接起來,帶動產業上下游企業協同開展數字化技術改造。(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八)加大供需對接力度。依托鏈主企業資源匯聚優勢,通過線上協同、線下對接等方式,加快市場供需資源匹配。依托萬企智配平臺,持續深化“我為企業找訂單”活動,緊盯企業需求推進對接,推動市內外工業企業、服務商、科研機構交流合作,促進信息互通與結對合作,由“市內找訂單”向“省內找訂單”拓展。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橋梁”作用,聯合不同領域頭部服務商,營造多方協同互助的良好生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九)加強總結推廣。推進試點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科研院所、產業組織等相關單位交流合作,為典型場景復制推廣、產業生態完善提供基礎支撐。圍繞智能工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改造、供應鏈綠色發展等方面,發布一批揭榜任務,遴選改造成效顯著、具有標桿示范價值的場景進行推廣。組織制造業綠色化、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征集一批典型應用場景解決方案。鼓勵企業聚焦數控機床、機器人、激光裝備等通用設備制造業行業重點領域,提供一批具備一定先進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的場景項目,推動數字化、綠色化技術加快落地應用。(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三、加強資金管理,開展績效評估
(一)確保資金合規使用。研究制定資金管理辦法,加強資金使用和監督管理。中央資金按“點5:線2:面3”的比例分配,首批資金根據項目投資額(不含土地、廠房)進行預撥,后期根據項目建設進展及評估情況進行清算調整。市工信局聯系服務重點項目企業,對技術改造過程進行跟蹤指導,保障技改工作合規、有序開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二)開展績效評價。根據國家、省項目管理要求,科學建立多維度績效評價體系,組織第三方機構每年開展一次項目績效評價,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指導企業全面完成項目建設計劃,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有關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三)加大地方投入和保障力度。在用好中央獎補資金的基礎上,強化市縣財政資金統籌,全面落實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人才引育、服務商培育等方面獎補政策,引導要素資源集聚,全方位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
四、保障措施
建立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工作推進機制,組建新型技改專家咨詢庫,落實《濰坊市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等政策措施,支持新型技改城市試點工作扎實開展。深入實施領軍人才筑峰行動、智聯百校行動、40萬大學生集聚計劃、“技能興濰”行動,實施人才服務質效提升行動,提升住房、子女入學和醫療保障等綠色通道服務水平,打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舉辦與技術改造相關的論壇及活動,匯聚全國優質資源和典型案例,為推進新型技術改造提供參考借鑒,全力營造制造業企業競相技改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市優化營商環境專班辦公室)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