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武漢市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6月7日
武漢市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
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建立覆蓋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支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按照“股權投資做引導、債權融資做增信、多層次資本市場公開募資做培育”的工作思路,緊扣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運用“股貸債保擔”等一攬子金融工具,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到2027年,設立科技分支行、科技保險分支公司、科技金融事業部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50家以上,股權投資基金規模突破3000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5000億元,培育“金種子”“銀種子”企業500家以上;科技型企業融資便利度、獲得感明顯提升,與科技創新發展相適應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耐心資本培育行動
1.強化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政府投資基金參與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創業投資基金的出資比例提高至50%以上,參與設立的創業投資基金存續期最長可達15年。政府投資基金投資設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或者直接投資科技創新項目的資金總額,應不低于當年新增投資額的20%。允許政府投資基金差異化設置種子期、天使期單個項目投資額度上限。允許政府投資基金實行投資激勵,給予母、子基金社會出資人和基金管理機構合計最高不超過政府投資基金全部增值收益的獎勵。(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
2.拓寬科技創新長期資本來源。用好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政策,吸引保險資金參與AIC股權投資試點。支持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拓寬融資渠道。爭取社保基金、保險資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企業風險投資(CVC)、銀行理財子公司、信托公司等在我市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或者參與基金出資,打造涵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產業基金、并購基金的科技創新基金矩陣。(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長江新區、風景區管委會,下同〉)
3.擴大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投資。支持政府投資基金與在漢科研平臺及科技服務機構等合作設立概念驗證基金、中試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鼓勵在漢高校院所開展“一校一基金”探索。支持各區探索“先導驗證+股權投資”方式,通過“資金+基金”模式支持概念驗證項目,支持有條件的區“撥改投”。支持政府投資基金與科技創新大賽合作,通過“以投代評”“以賽代評”等形式對獲獎項目開展股權投資。(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創新局,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各區人民政府)
4.暢通股權投資退出渠道。政府投資基金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產業基金,每年可將不超過10%的新增投資用于承接全市種子基金、天使基金投資退出的項目,承接投資適用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容錯免責政策。推動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開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支持政府投資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設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依法依規開展科創類基金份額交易。(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財政局,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
5.優化政府投資基金考核評價機制。健全國有資本出資、考核、容錯和退出政策機制,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評價,不對單只基金或者單個項目盈虧進行考核。建立健全以盡職合規責任豁免為核心的容錯機制,如因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投資未達預期的,予以免責。允許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分別出現最高不超過投資總額80%、60%的虧損,根據盡責評估情況,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個項目最高允許100%虧損。(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委金融辦、市發改委、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市政府國資委、市投資促進局,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
(二)實施科技信貸提質行動
6.健全科技信貸專營服務體系。推動商業銀行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鼓勵對專營機構建立單獨的融資授信和風控制度,實施單獨的信貸規模、產品服務和利率定價。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探索較長周期的科技創新貸款內部績效考核方案,建立盡職免責機制。(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
7.擴大科技信貸投放規模。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工具,激勵銀行加大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鍵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推廣供應鏈金融服務,依托科技型“鏈主”企業批量開發上下游客戶。鼓勵金融機構拓展科技型企業首貸、信用貸,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無還本續貸模式,適當延長流動資金貸款期限。(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各區人民政府)
8.創新推廣科技信貸產品。推廣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模式,為科技型企業發放最長3年期、最高額度1000萬元的信用貸款,政府按一定比例予以風險補償。開展科技金融“共贏計劃”專項試點,創新“共贏貸”產品,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當期優惠利率貸款+遠期權益共贏”產品。推動地方法人銀行與政府投資基金等投資機構建立更加緊密的股貸合作關系,拓展“貸款+外部直投”,探索“貸款+認股權證”業務。鼓勵銀行對單筆1000萬元以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通過內部評估或者銀企協商形式確定價值。推廣科技創新積分貸、人才貸、研發貸、中試貸等科技金融產品。鼓勵銀行適時開展“股權激勵貸”等業務。(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漢口銀行、武漢農商行、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
9.強化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支撐。完善“漢融通”綜合金融服務功能,加強數據增信、信用評價、征信產品開發,聯合金融機構針對科技型企業開展聯合建模、線上授信、信用放款,推出10款以上融資產品,打造立足武漢、服務湖北、輻射中部的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線上平臺。推動“漢融通”“湖北科創供應鏈武漢節點”“漢企通”等平臺互聯互通,共享科技項目和企業信息,為金融機構提供投融資決策輔助。高標準建設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簡化知識產權登記、質押及交易辦理流程,實現線上辦理,探索運用知識產權整體評價代替價值評估。(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
(三)實施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行動
10.加強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聯合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培育通”“科融通”武漢節點,暢通擬上市公司“互聯網+”資本市場綜合服務,推動企業上市政務、法律、數據、融資、培訓服務一站式辦理。對全市“金種子”“銀種子”企業按照孵化層、加速層、沖刺層進行分層培育、動態調整,支持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財政局、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
11.支持科技型企業并購重組。聚焦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立并購項目庫。鼓勵政府投資基金與上市公司、產業鏈“鏈主”企業、“金種子”“銀種子”企業等合作設立并購基金,加大產業鏈并購重組力度,政府投資基金最高可按1∶1比例參與出資。用好適度放寬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政策,對于控股型并購,貸款占并購交易額比例最高可達到80%,貸款期限最長可達10年。(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市政府國資委,武漢金控集團、武漢投控集團,各區人民政府)
12.擴大科技創新債券融資。用好債券市場“科技板”政策,推動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市場申報發行各類科技創新債券。支持地方法人銀行、證券公司、地方國有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后備企業、科技型上市公司等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科創票據、資產支持票據(ABN)、資產證券化(ABS)等科技創新債券,將資金用于科創企業貸款及股權投資,支持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項目建設和并購重組。(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13.強化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用好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政策,高質量建設“專精特新”專板,擴容建立“科技創新”專板,積極推薦優質四板企業通過公示審核和綠色通道機制申報新三板掛牌。完善股改規范、路演培訓、投融資對接和上市培育孵化等服務功能,推動更多科技型企業轉板上市。(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實施風險補償分擔行動
14.高水平建設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鼓勵保險機構在示范區設立科技保險創新中心及科技保險專營機構。支持東湖科技保險發展促進中心與保險機構共建科技風險創新實驗室。圍繞創新研發、生產運營、市場推廣及成果轉化等重點環節研發新型科技保險產品,加快推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首版次高端軟件研發及推廣應用保險,科技保險在庫產品達到60個。(責任單位: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市委金融辦、市經信局、市科技創新局)
15.提升科技保險服務覆蓋面。探索組建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共保體,以共保體方式為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提供風險保障。創新“保投聯動”模式,引進保險資金參與重大科技任務或者投資科技企業。采取“以保代獎、以賠代補”等方式引導科技型企業使用科技保險。(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經信局、市科技創新局,各區人民政府)
16.強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推廣科技擔保“4222”新型政銀擔合作體系,指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創新業務模式,簡化操作流程,擴大科技企業擔保余額,推廣純信用擔保,降低或者取消反擔保要求,將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單戶在保余額上限從1000萬元提高至3000萬元。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聯合銀行機構、各區,在科技企業集中的樓宇和園區推廣“園區貸”業務模式。鼓勵擔保機構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和中長期研發融資等擔保產品。(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五)實施科技金融生態優化行動
17.完善科技型企業推薦機制。梳理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金種子”“銀種子”后備企業等科技型企業名單,按照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成長階段和行業類別分層分類對外推薦,引導股權投資機構、銀行機構等開展定制化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科技創新局、市經信局、市委金融辦)
18.打造常態化科技金融活動平臺。高質量建設武漢都市圈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滬深北交易所在漢服務基地、武漢基金產業基地、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等科技金融服務場所。支持科技服務機構建立行業智庫和合作平臺,建設創投孵化園區,參與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開展科技峰會論壇、合作交流、咨詢服務等活動。提升科技金融工作站資源導入、業務培訓、服務標準。鼓勵設立科技金融聯盟,擦亮“科創點金匯”“金融早咖啡”等活動品牌,常態化開展投融資對接、企業路演、上市培訓等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金融活動大舞臺。(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各區人民政府)
19.推動科技金融開放合作。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政策,在有條件的區設立QFLP基金。積極深化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拓寬科技型企業跨境融資渠道。支持科技型企業赴境外上市。推進創業投資、資本市場、保險等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金融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引進培育國際化科技金融人才。(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各區人民政府)
20.健全科技金融績效評估機制。建立科技金融全口徑統計監測體系,全面反映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科技保險等情況。適時開展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及工作成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優化政策,提高政策精準性有效性。(責任單位: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
三、保障措施
建立由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創新局牽頭,市發改、經信、市場監管、財政、國資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推進機制,積極爭取人民銀行、金融監管、證監等中央駐漢金融單位指導和支持,加強政策協調、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形成科技金融工作合力。建立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清單,及時跟蹤目標落實與任務完成情況。加大科技金融政策、產品和服務宣傳推介力度,開展科技金融經驗交流,編制科技金融產品手冊,交流共享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營造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