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
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的通知》要求,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決定在全區組織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現將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貫徹落實。
?
附件:自治區“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實施方案
?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財政廳
2025年6月11日
?
?
?
?
附件
自治區“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實施方案
?
為深入貫徹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的通知》(人社部發〔2025〕10號)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8部門關于推動技能強企工作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5〕3號)精神,推動開展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者技能提升,實現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技能增收,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從2025年至2027年底,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聚焦就業崗位挖潛擴容,面向有就業和培訓意愿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以及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分層次、分領域開展針對性職業技能培訓。圍繞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和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等重點領域,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推動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促進勞動者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二、主要任務
(一)摸清“兩個需求”。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各類就業服務平臺,摸清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培訓就業需求。充分發揮基層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市場等就業服務站點作用,聚焦當地有用工需求企業,摸清企業所需技能人才崗位、職業(工種)、職業技能等級、薪酬待遇水平等信息。
(二)建立“兩個目錄”。結合當地產業發展、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培訓意愿,建立動態調整、可進可退的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機構目錄。根據當地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用什么、學什么”的原則確定教學內容和課時,形成動態調整的培訓項目,并向社會公布技能崗位的用工數量、技能要求、培訓內容、培訓時長、培訓方式等。
(三)推行項目化培訓。以崗位需求清單和培訓需求清單為基礎,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項目化培訓。按照“條件公開、自愿申請”原則,擇優遴選誠信規范、具備相應條件的優質培訓機構承擔政府補貼性培訓和項目化培訓。培訓項目采取實名制管理,實行開班備案、過程監管、結果考核制度,統一錄入“自治區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開班前,培訓機構按規定提交教學計劃、授課師資情況、教材教學資源清單、考核方案、學員名冊等材料。培訓過程中,圍繞典型工作任務、崗位核心技能需要等實施理論和實操教學。培訓結束,及時組織結業考核或職業技能等級評價。
(四)開展就業服務。建立雙向需求動態推送機制,將企業崗位需求清單與勞動者培訓就業需求清單第一時間推送至所屬縣市區、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形成需求收集、精準匹配、定向培訓工作閉環。全面推廣使用“我要培訓”服務專區,引導有就業和培訓意愿的勞動者通過培訓服務專區自愿報名參加培訓,自主選擇培訓機構。依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網提供證書信息全國聯網查驗服務。
(五)加強品牌建設。實施特色培訓品牌培育工程,按照地域特色鮮明、市場認可度高、就業帶動性強的原則,打造“地名(企業名)+職業(工種)+培訓”品牌體系。緊密圍繞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和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形成一地至少一培訓品牌格局,帶動縣市區、行業企業發展若干個細分領域品牌,形成龍頭引領、多元協同的品牌矩陣。
(六)夯實培訓基礎。新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市區、企業、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申報項目建設,給予專項建設資金支持。鼓勵企業與院校共建生產性實訓中心,推行“校中廠”“廠中校”辦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深度融合,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七)推動技能強企。支持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場地和管理等要素,舉辦或者聯合舉辦技工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鼓勵企業對技能崗位職工開展崗前培訓、轉崗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引導支持企業按需設立學徒崗位,對新招用職工、在崗職工、轉崗職工以及簽訂半年以上實習協議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技師班畢業生)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對畢業后與實習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從入職開始按規定予以補貼。
(八)建設技能生態鏈。圍繞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等重點領域,采取“企業出標準、出崗位、出師傅,院校機構出學生、出教師、出教學資源,政府搭平臺、出政策、出服務”的工作機制,構建產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的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培育遴選在產業集群中起導向性作用、在產業鏈中居于引領地位的企業,作為產教評技能生態鏈鏈主,鏈主企業可面向生態鏈內企業職工開展項目化培訓。企業可結合實際確定培訓內容、形式、時長、師資、考核評價方式等。
(九)完善薪酬制度。引導企業建立“技能等級-職業發展-薪酬待遇”聯動機制,制定覆蓋初級工至首級技師的多層級職業發展通道。建立技能崗位價值評估體系,將職業技能等級、工作業績、創新成果等作為工資分配的核心要素,鼓勵企業推行“項目制薪酬”“技能津貼”等分配方式,對參與技術攻關、科技革新的技能人才給予專項獎勵,切實提升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和薪酬待遇。
(十)強化資金保障。大力推行“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個人付一點”培訓費用分擔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培訓補貼資金的引導作用,激發勞動者主動參與技能培訓全過程的積極性。統籌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結余資金以及其他渠道資金資源,根據崗位急需緊缺程度、技能等級、耗材成本、培訓后簽訂勞動合同或工資流水單據、家政服務協議等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對培訓后一定時間內實現就業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的,可以在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上最高上浮50%,具體執行標準由自治區和各地(州、市)研究確定。按規定落實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企業要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保證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和培訓。
三、保障措施
各地要構建人社部門統籌,行業部門積極參與、分類實施的工作格局。支持行業主管部門分領域研究制定年度培訓計劃,積極配合組織實施。各級人社職業能力建設、公共就業服務、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評價等部門要協同配合,做好培訓政策制定、組織實施、統計分析。要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及時總結經驗,挖掘增收案例,引導帶動更多培訓項目提升培訓質效,營造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良好社會氛圍。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
本站(華夏泰科)部分信息來源于有關部門官方公示信息,本站進行整理發布,如果信息涉及侵權,請提供權屬證明,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TOP
客服
電話
微信